
方言。禍事。《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不叫他去,又怕他憋出個病來,誰想到底鬧了這麼個大亂兒!”《孽海花》第十八回:“晚上到他房裡去過一趟,哪裡想得到鬧出這個亂兒來呢!”
“亂兒”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禍事、差錯,常用于口語中描述突發的麻煩或意外事件。例如:“昨兒那批貨出亂兒了!”(表示貨物出了問題)。
2. 發音與變體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日常生活對話,強調事件的無序或失控狀态。例如:
4. 擴展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亂兒”也可形容混亂、雜亂的狀态,如“水泥廠仍在‘攪’亂兒童樂園”(例句),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5. 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方言詞彙,現代普通話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北方地區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亂兒》是一個在北方方言中常用的詞語,意思是“混亂”、“淩亂”、“混雜在一起”的狀态。
《亂兒》這個詞由“馬”部和“心”部組成,它的部首是“馬”,總共有8個筆畫。
《亂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方地區的方言中,是當地人用來形容事物混亂雜亂的狀态。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了普通話中常見的詞彙。
《亂兒》的繁體字為「亂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亂兒》可以使用「亂爾」或者「亂子」來表示。
1. 整個房間裡亂兒一團,東西都亂七八糟地擺放着。
2. 剛下了一個大雨,外面的街道亂兒得像個水塘。
1. 亂七八糟:形容事物雜亂無序。
2. 亂套:形容事情變得混亂不堪。
3. 亂紛紛:形容事物雜亂、紛亂。
1. 混亂
2. 淩亂
3. 雜亂
整齊、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