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e horse] 駿馬
(1).良馬。 晉 張協 《七命》:“田遊馳蕩,利刃駿足。” 宋 蘇轼 《賜知大名府馮京進奉賀端午節馬诏》:“ 馮京 受鉞将壇,剖符畿甸,效充庭之駿足,慶沖火之良辰。”
(2).喻賢才。 唐 羅隱 《兩同書·敬慢》:“昔 文侯 式 幹木 之閭, 昭王 築 郭隗 之館,故得羣才畢至,駿足攸歸,何則?以敬之所緻也。”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諸公以英材駿足絶世之學,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駿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良馬
指品質優良、速度迅捷的馬匹。例如宋代蘇轼在诏書中提到“效充庭之駿足”,即用駿足代指進獻的良馬。晉代張協的《七命》中也有“利刃駿足”的表述,強調駿足與兵器并提的英武意象。
喻賢才
引申為傑出的人才。唐代羅隱在《兩同書》中以“駿足攸歸”比喻賢才彙聚,強調對人才的敬重。現代用法中,該詞也可用于形容才華出衆者,如“群才畢至,駿足攸歸”。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包括“良駒”“千裡馬”,反義詞如“驽馬”。需注意語境中是否采用比喻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駿足,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馬兒四蹄奔跑的樣子,表示其勇猛無敵的神态。這個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廣泛使用,常用于形容有力量、有活力的事物。
駿足由兩個部首組成:馬(馬兒)和足(腳)。
駿足的拆分筆畫為9畫:駿(馬)是8畫,足(腳)是1畫。
駿足一詞源自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書經·湯貴人》中,用來描述周朝時期的馬兒崇高優秀的品種。
繁體字“駿足”與簡體字“駿足”同義,兩者意思完全一樣,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駿足的形态稍有不同。其中,駿字的馬字部分在古寫法中加入了疋字旁,意為缰繩或鞭子,用來象征控制駿馬的工具。
1. 聽說這匹馬跑得駿足非凡,已經連勝十場了。
2. 這支隊伍訓練有素,士氣駿足,必定能奪得勝利。
1. 駿馬:形容非常出色的馬兒。
2. 駿豬:形容非常肥壯、生長迅速的豬。
3. 駿兔:形容非常快速的兔子。
1. 雄壯:形容具有強大力量和威嚴的事物。
2. 勇猛:形容具有非常強悍、敢于冒險的品質。
1. 虛弱:形容力量不足、體力不佳的狀态。
2. 遲緩:形容行動緩慢、動作遲鈍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