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敕戒的意思、敕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敕戒的解釋

警誡,教誡。《漢書·息夫躬傳》:“天子見異,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民心悅而天意得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敕戒恒誥,則筆吐星漢之華;治戎燮伐,則聲有洊雷之威。”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敕戒四方,侈則有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敕戒(chì jiè)是漢語複合詞,由“敕”與“戒”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通過權威性的告誡或命令進行規勸、警示,多用于古代官方或尊長對下級的訓導。以下從釋義、用法及文化背景展開說明: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敕(chì)

    指帝王、尊長的命令或告誡,具有權威性與強制性。如《說文解字》釋:“敕,誡也。” 引申為自上而下的訓示。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戒(jiè)

    意為警告、防備,如《說文解字》:“戒,警也。” 強調對過失或危險的預防。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二字組合後,“敕戒”融合了“權威命令”與“警示規勸”的雙重内涵,常見于古代文書。


二、詞義與用法

  1. 官方文書中的告誡

    指君主或官府發布的訓誡文書。例如《後漢書》載:“光武帝敕戒郡國,務存儉約。”

    來源:《後漢書·光武帝紀》

  2. 宗教與倫理規訓

    道教、佛教文獻中用以指神明的警示或戒律。如《雲笈七籤》:“天尊敕戒弟子,勿生妄念。”

    來源:《雲笈七籤》卷十(道藏本)

  3. 引申為嚴肅勸誡

    後泛指尊長對後輩的嚴厲訓導。如宋代朱熹家訓:“父兄敕戒子弟,當以勤學為本。”

    來源:《朱子家訓》通行本


三、文化背景與權威性依據

“敕戒”的權威性源于中國古代的诏令制度與禮法傳統:


四、現代使用與典例

現代漢語中,“敕戒”多用于曆史或宗教研究,如:

“敦煌遺書中的《敕戒文》,反映了唐代官府對僧侶的管束要求。”

來源: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分類研究》(2020)


說明:因古籍原文的權威網絡版本需對應出版社或學術機構鍊接(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此處未直接提供。建議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或《國學大師》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敕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敕戒”讀作chì jiè,核心含義為警誡、教誡,指通過告誡或警示的方式規範行為。該詞由“敕”(皇帝命令)與“戒”(警示)複合構成,強調權威性與約束力。

二、曆史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帝制時代,“敕戒”特指皇帝發布的禁令或訓令,用于約束臣民行為、維護統治秩序。例如:

三、文獻中的使用特點

  1. 文體特征:多出現于诏書、政論及史書,如《文心雕龍》提到敕戒類文書需“筆吐星漢之華”,體現文采與威嚴并重。
  2. 功能指向:既包含對君主自身的勸谏(如《息夫躬傳》),也用于規範官吏與民衆(如禁止私藏武器、倡導廉潔)。

四、近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其功能逐漸被“訓令”“禁令”等現代詞彙取代。

可通過《漢書》《文心雕龍》等典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傲吏拜禱白面郎君半自動枹木履長想馳志崇弘酬辨打把勢誕性點唱點校敵鬭沨沨分類高學規戒姑娘兒行家話豪細阖胡交蝕及辰竭絶絜矢凈辦寖濫金錢草金台市駿箕山挂瓢記驗铠曹窠阙客寓控绁曠樣愧疚來集雷厲風行連同餒魄念慮平當撬棒奇局騷動十八羅漢飾非手面雙林蔬甲思凡天眷退舍無褐誤信鮮彩小樂郗家庭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