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宗的意思、相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宗的解釋

佛教語。法相宗的略稱。 清 錢謙益 《寄内衡法師書》:“又古來判教,大率以瑜伽屬相宗,中論屬性宗。相先性後,似有淺深差别。” 清 譚嗣同 《<仁學>界說》:“凡為仁學者,於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參見“ 法相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相宗是漢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特指以印度瑜伽行派思想為核心、專注研究“萬法唯識”理論的宗派,在中國佛教史上主要體現為法相唯識宗(又稱唯識宗、慈恩宗)。其核心教義認為一切現象(“相”)皆由心識(阿賴耶識)所變現,強調通過精密分析心識結構與修行次第證得佛果。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義與宗派定位


二、核心教義:萬法唯識

相宗主張一切外境皆非獨立存在,而是由内在心識(尤指第八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子所變現,即“識外無境”。其理論體系包含:

  1. 八識分類:眼、耳、鼻、舌、身、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構成認知與存在的根本。
  2. 三性說:
    • 遍計所執性:凡夫虛妄分别的境界;
    • 依他起性:依因緣而生的假有現象;
    • 圓成實性:諸法真實的空性本質(《成唯識論》)。
  3. 轉識成智:通過修行将有漏的八識轉化為無漏的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最終成就佛果(《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三、曆史源流與代表人物


四、學術價值與影響

相宗以嚴密的邏輯分析和名相辨析著稱,被譽為“佛教哲學的高峰”。其理論深刻影響了漢傳佛教的認識論與修行觀,并為近代哲學、心理學研究提供思想資源(如熊十力《新唯識論》)。


參考資料: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相宗"條目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唯識宗"章節(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3. 玄奘譯《成唯識論》(大正藏第31冊)
  4.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慈恩宗"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相宗”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含義:

一、佛教術語(主要含義)

相宗是法相宗的簡稱,屬于大乘佛教的重要流派,與“空宗”(中觀宗)相對。其核心教義和特點包括:

  1. 别稱與淵源
    亦稱“有宗”“瑜伽行派”,由印度無著、世親兄弟創立,中國唐代玄奘、窺基師徒将其引入并發展為法相唯識宗。
  2. 核心教義
    主張“萬法唯識”,認為一切現象(相)皆由心識(阿賴耶識)所變現,強調通過分析名相(概念)破除對“我”“法”的執着。
  3. 修行方法
    提倡“轉識成智”,即通過修行将凡夫的八識轉化為佛的智慧,尤其注重對《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經典的研習。
  4. 與空宗對比
    空宗(中觀宗)強調“一切法空”,而相宗在承認空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心識結構與現象緣起,認為空性需通過細緻的名相辨析來證悟。

二、漢語成語(次要含義)

在非佛教語境中,“相宗”可表示相互尊敬、推崇,由“相”(互相)和“宗”(尊崇)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人際間的深厚情誼,如師生、親友關系。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相宗的哲學體系或曆史發展,可參考《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等典籍,或查閱專業佛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矢被闆逼綽步師殘棋成衣鋪沖牙旦過寮盜發搭爪鄧攸憂遁潰二夥額題幹勁苟安诟譏官店合瑞話舊晖光日新混冒家道中落甲第連雲交扇記懷極歡進孰集賢賓極重不反峻隘攔腰布裡馬房六幺律條碼瑙秘玩慕嚬内寺切言清節裡奇人日暮途遠戎門上凍沙汀赦肺侯設帨恃才傲物食分十六院書壇祧廟吐剛茹柔頹淪枉系蕪駁像生夏礿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