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稀的意思、古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稀的解釋

[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seventy years of age]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詳細解釋

亦作“ 古希 ”。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明 李贽 《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緻位宰輔,壽臻古稀。”《當代》1981年第6期:“他後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幹麼還這麼不知輕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稀”是一個漢語詞彙,專指人七十歲的高齡,其内涵與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古稀指人年滿七十歲,源自唐代杜甫的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因生活條件有限,活到七十歲的人較為罕見,因此用“古稀”形容這一年齡階段的珍貴性。


二、詞源與演變

  1. 出處:直接來源于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通過對比“酒債常見”與“七十歲罕見”,強調長壽的難得。
  2. 演變:後世逐漸将“古稀”固定為七十歲的代稱,如明代李贽《觀音閣》詩提到“古希人”,清代文獻中亦沿用此意。

三、用法示例


四、相關文化延伸

古代年齡稱謂豐富,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年齡代稱或詩句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古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古稀》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人的六十歲,意味着一個人已經到了年事已高的階段。是中華民族傳統的一個重要年齡。在中國文化中,六十歲被視為一個人的人生階段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古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十”和“禾”,它們分别屬于“上部”和“下部”部首。它的筆畫數是十三畫。

來源

《古稀》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紀年法。中國古代将人的一生分為六十歲,每十歲為一個年齡段,稱為“稀”。因此,六十歲時就是“古稀”,意味着一個人已經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進入了晚年階段。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古稀》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不同于現代的字形,但意義相同。其中“古”的字形由“口”和“十”組成,表示過去的意思; “稀”的字形由“禾”和“乃”組成,表示稀少、稀疏。所以,“古稀”的字形意義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祝福父親古稀壽辰,健康幸福每一天。

2. 他已經邁入古稀之年,但依然活力充沛。

組詞

古稀心願、古稀壽辰、古稀之年

近義詞

花甲、耳順、垂垂老矣

反義詞

壯年、花季、年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