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三國 吳 周瑜 。 清 陳維崧 《西江月·詠史》詞:“姊嫁猘兒 孫策 ,妹歸顧曲 周郎 。 雀臺 高處瞰三 吳 ,羨爾清歌妙舞。”
(2).借指通曉或愛好音樂、戲曲的人。 洪深 《歌女紅牡丹·電影故事》:“坤角花衫 紅牡丹 ,出演于 哈爾濱 民慶茶園,玉貌珠喉,色藝雙絕,顧曲 周郎 ,為之色授魂與者,大有人在。”參見“ 顧曲 ”。
(3).指 三國 吳 周瑜 。 清 陳維崧 《西江月·詠史》詞:“姊嫁猘兒 孫策 ,妹歸顧曲 周郎 。 雀臺 高處瞰三 吳 ,羨爾清歌妙舞。”
(4).借指通曉或愛好音樂、戲曲的人。 洪深 《歌女紅牡丹·電影故事》:“坤角花衫 紅牡丹 ,出演于 哈爾濱 民慶茶園,玉貌珠喉,色藝雙絕,顧曲 周郎 ,為之色授魂與者,大有人在。”參見“ 顧曲 ”。
“顧曲周郎”是一個源自三國典故的成語,現多用于形容精通音樂或具有敏銳藝術鑒賞力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背景
成語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周瑜(字公瑾)年少時便精通音律,即使飲酒後仍能察覺演奏中的細微錯誤,并回頭示意演奏者糾正。時人因此傳唱民謠:“曲有誤,周郎顧。”
人物關聯
周瑜是東吳名将,以軍事才能聞名,但“顧曲周郎”凸顯其鮮為人知的音樂造詣,打破單一形象,展現其多才多藝的一面。
本義
最初指周瑜對音樂的敏銳洞察力,後演變為對音樂、戲曲領域内行人的代稱,如清代洪深在戲劇中以此形容懂行的觀衆。
引申義
語境應用
多用于褒揚他人的藝術修養,如:“他堪稱顧曲周郎,對古典樂律如數家珍。”
也可自謙,如:“在下不過顧曲周郎,略通音律而已。”
現代延伸
超出音樂範疇,可泛指任何領域内具有精準判斷力的專家,例如:“這位編輯是文字界的顧曲周郎,總能揪出細微語病。”
成語反映了中國古代“文武兼修”的理想人格,與“琴心劍膽”等詞異曲同工,體現傳統文化中對多元才能的推崇。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文學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古典詩詞集。
《顧曲周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娶了顧、曲、周三位妻子的男子,用來形容一個人貪心多妻。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顧”、“曲”、“周”、“郎”四個字。其中,它們的部首分别是“頁”、“曰”、“周”和“阝”,具體的筆畫數分别為4、4、8和7。
《顧曲周郎》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據說顧曲周郎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将領周瑜的兒子,他同時有三位妻子,因此成為了貪心多妻的代表。後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一個人貪得無厭,妻妾成群。
《顧曲周郎》是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顧曲周郎》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他真是個顧曲周郎,一直追求不同的女孩子。
組詞可以根據成語的意義進行創造,如“顧忌”、“曲線”、“周到”等。
近義詞可以根據成語的意義進行選擇,如“貪得無厭”、“不知足”等。
反義詞可以根據成語的意義進行選擇,如“節儉”、“知足常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