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深刻難忘。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序教》:“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唐 杜甫 《奉贈蕭十二使君》詩:“食恩慚鹵莽,鏤骨抱酸辛。” 明 沉鲸 《雙珠記·從軍别意》:“能惻隱,是仁術。德至淪肌,感當鏤骨。”
(2).比喻自苦。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陞副使序》:“是故其始也,縮腹鏤骨以自苦。”
镂骨(lòu gǔ)在漢語中本義指用刀具在骨頭上雕刻,後引申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深切感受,常用于形容情感、記憶或印象極其深刻,如同雕刻在骨頭上一般無法磨滅。
例:“救命之恩,镂骨難忘。”
例:“那次失敗的教訓,令他镂骨銘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釋義:
“镂骨”喻“感受深刻,永生難忘”。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083頁(注:此為官網鍊接,内容需訂閱訪問)
古代文獻例證:
詞語 | 側重方向 | 強度對比 |
---|---|---|
镂骨 | 情感/記憶的深刻性 | ★★★★★ |
銘心 | 記憶的烙印感 | ★★★★☆ |
刻骨 | 痛苦或愛憎的深度 | ★★★★★ |
難忘 | 一般性記憶留存 | ★★★☆☆ |
結論:“镂骨”以強烈的視覺化隱喻,成為漢語中表達“極緻深刻”的核心詞彙之一,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文學應用則貫穿古代詩文至現代語境,兼具情感張力與文化意蘊。
“镂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òu gǔ,由“镂”(雕刻)和“骨”組成,結構為左右+上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比喻深刻難忘
形容記憶或情感深入骨髓,難以磨滅。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銘肌镂骨”,強調教誨的深刻性。
唐代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中“镂骨抱酸辛”也體現了這種情感深度。
比喻自苦
指因過度執着或内疚而自我折磨。如明代唐順之《贈郡侯郭文麓陞副使序》中“縮腹镂骨以自苦”,描述刻意苛待自身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顔氏家訓》或古典詩詞相關文獻。
暴蹷車頭碟子都給事中風行電照浮稱夫腳符水閣僚垢面古槎郭隗尊鼓橐海關漢易誨函冱結昏困魂勞夢斷降集兼之椒圖汲道姬媵馂豏可足渾挎兜,挎兜兒枯陳阃命枯箨老态理楫理色溜跑籠僮落葉知秋緑字憫農珉砌内狀凝露騘蒲勺輕舸靘好清聳啓首起早摸黑繩屝身命申緻十家鍋竈九不同侍女樹介松院桃紅柳綠逖慕町町烏飛兔走無休外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