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深刻難忘。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序教》:“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唐 杜甫 《奉贈蕭十二使君》詩:“食恩慚鹵莽,鏤骨抱酸辛。” 明 沉鲸 《雙珠記·從軍别意》:“能惻隱,是仁術。德至淪肌,感當鏤骨。”
(2).比喻自苦。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陞副使序》:“是故其始也,縮腹鏤骨以自苦。”
“镂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òu gǔ,由“镂”(雕刻)和“骨”組成,結構為左右+上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比喻深刻難忘
形容記憶或情感深入骨髓,難以磨滅。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銘肌镂骨”,強調教誨的深刻性。
唐代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中“镂骨抱酸辛”也體現了這種情感深度。
比喻自苦
指因過度執着或内疚而自我折磨。如明代唐順之《贈郡侯郭文麓陞副使序》中“縮腹镂骨以自苦”,描述刻意苛待自身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顔氏家訓》或古典詩詞相關文獻。
《镂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镂"和"骨"兩個部分。這個詞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極其深刻和殘酷的情感或行為。
下面是關于《镂骨》的具體拆分:
這個詞語源自于古代文學作品,用來形容人們對感情、欲望、仇恨或者痛苦的極度追求和探索。它寓意着人們在追求内心深處的東西時可能付出的一切,就像是雕刻骨頭一樣,需要傾注極大的努力和精神。
在繁體字中,"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镂骨》這個詞語在不同時期的字形變化并不明顯,基本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來展示如何使用《镂骨》:
與《镂骨》相關的詞語可以是:
近義詞包括:
反義詞可能是:
總而言之,《镂骨》這個詞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追求内心深處欲望、情感或者痛苦的程度,以及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