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字的意思、緑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字的解釋

(1).古代石碑上刻的文字,填以色漆,故稱綠字。 南朝 梁簡文帝 《宣武王廟碑贊》:“功書緑字,事燭青編。” 唐 張說 《奉和聖制途經華嶽》:“舊廟青林古,新碑緑字生。”

(2).河圖上的綠色文字。《晉書·地理志序》:“ 大禹 觀於濁 河 ,而受緑字,寰瀛之内可得而言也。”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之一:“朱綈葉祉,緑字摛英。” 唐 李峤 《洛》詩:“神龜方錫瑞,緑字重來臻。” 宋 範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贈之》詩:“緑字起龍蛇,丹文掛星鬥。”參見“ 緑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字是漢字中的一個重要字彙,主要作為"綠"的異體字或繁體形式使用,其含義與"綠"高度一緻,核心指代一種介于青色與黃色之間的顔色,即自然界中草木茂盛時的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含義

  1. 顔色本義:
    • 指像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顔色,即綠色。這是該字最核心、最常用的意義。
    • 來源依據: 《說文解字》對"綠"的解釋為"帛青黃色也",指絲織品呈現青黃色(即綠色)。《康熙字典》引《釋名》曰:"綠,浏也。荊泉之水于上視之,浏然綠色,此似之也。" 均指向其顔色屬性。 ,
  2. 指代綠色事物:
    • 引申指一切呈現綠色的自然或人造物。如"緑草"(綠草)、"緑葉"(綠葉)、"緑水"(綠水)。
    • 來源依據: 曆代詩詞歌賦及文獻中廣泛使用,如唐詩"春風又緑江南岸"。

二、 讀音與特殊含義

"緑"字主要有兩個讀音,對應不同含義:

  1. 讀作 lǜ:
    • 這是最常用的讀音,專指綠色及其相關引申義(見上文及下文)。
  2. 讀作 lù:
    • 用于某些特定名詞中,這些詞通常保留古語或特定稱謂的讀音:
      • "緑林" (lùlín): 原指西漢末年聚集于綠林山(今湖北當陽)的起義軍,後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武裝集團。成語"緑林好漢"即源于此。
      • "緑營" (lùyíng): 清代由漢人組成的軍隊,用綠旗作标志,區别于八旗兵。
      • "鴨緑江" (Yālù Jiāng): 即鴨綠江,中國與朝鮮的界河。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及《辭源》等工具書明确标注了"緑林"、"緑營"、"鴨緑江"等詞中"緑"的特定讀音為"lù"。 ,

三、 引申義與象征義

  1. 生态與環保:
    • 綠色象征生命、自然、生機勃勃,故"緑"常引申指代與環境保護、生态平衡相關的事物,如"緑色食品"(綠色食品)、"緑化"(綠化)。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中廣泛接受并使用的引申義,見于各類環保政策文件及生活用語。
  2. 烏黑亮澤(特指頭發):
    • 在古漢語中,"綠"(緑)有時可形容頭發烏黑發亮,如"綠雲擾擾"(杜牧《阿房宮賦》),形容宮女濃密烏黑的秀發。
    • 來源依據: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特殊用法,《康熙字典》等也收錄此義項。 ,
  3. 通行許可:
    • 現代社會中,"綠燈"象征允許通行或事情獲得批準。
    • 來源依據: 交通規則及社會管理中的普遍隱喻。

四、 總結

"緑"字的核心意義是表示綠色,讀音主要為lǜ。在特定詞彙(如"緑林"、"鴨緑江")中讀lù。其含義從具體的顔色本義,擴展到指代綠色事物、象征生态環保,并在古漢語中有形容烏黑頭發的特殊用法,在現代社會又衍生出"通行許可"的象征意義。作為"綠"的異體/繁體字,其使用在現代漢語标準化進程中已逐漸被"綠"取代,但在古籍、特定地名、曆史名詞及港台等地區仍可見到。

網絡擴展解釋

“緑字”的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結合不同來源信息綜合如下:

一、字面含義

  1. 古代碑文與河圖文字
    指古代石碑上填塗綠色漆料的文字,或河圖(傳說中預示天命的圖文)上的綠色文字。

二、引申義(成語用法)

  1. 比喻生動鮮活的文章
    因綠色象征生機,“緑字”引申為用綠色筆墨書寫,形容文章、書籍等内容新穎活潑,富有創意。此用法常見于形容文學作品、演講稿等。

三、“緑”字基本信息

四、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擺渡鞭痕避乖龍兵官碧氏采種鏟刷蠢侪矗豎丁令威豐霸改玉改行咯當貴衙酤鬻豪華會務簡别較證交峙急放筋度靜室坎德拉兩次三番連明徹夜利導驢皮膠冒混孽愆蓬首偏頭痛偏卒遷貶牽合起碼輕羁蜻蛚子青州從事岐邑饒贍乳姐儒行沈藏省牲升提霜木四胡桃溪特護田更投敵吐呼羅圖瓦盧萬馬齊瘖相杵笑迷虎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