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镂冰的意思、镂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镂冰的解釋

亦作“ 鏤氷 ”。雕刻冰塊。常以喻徒勞無功。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故内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鏤氷為璧,不可得而用也。” 唐 黃滔 《謝試官》:“ 滔 蜩甲薄姿,蟻封微狀,學雖勤於刻汁,藝則愧於鏤氷。” 宋 黃庭堅 《送王郎》詩:“炊沙作糜終不飽,鏤冰文字費工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镂冰”一詞包含以下多層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雕刻冰塊,字面動作描述。但由于冰易融化,此行為常被賦予象征意義。

  2. 傳統比喻
    源自漢代文獻《鹽鐵論·殊路》的“畫脂镂冰”,比喻徒勞無功、難以持久的努力。例如:

    “内無其質而外學其文,若畫脂镂冰,費日損功。”
    (強調缺乏實質支撐的表面功夫終将失敗)


二、文化引申

  1. 藝術領域的延伸
    在部分語境中,可形容極緻的精細工藝或藝術創作,如冰雕藝術(需結合具體上下文)。例如宋代黃庭堅詩句:

    “炊沙作糜終不飽,镂冰文字費工巧。”
    (以“镂冰”暗喻耗費心力的文學創作)

  2. 現代拓展用法
    少數文獻(如)将其引申為對事物細膩入微的刻畫,或形容才華出衆者在特定領域的精湛表現,但此類用法較為少見。


三、使用注意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優先參考《鹽鐵論》《史通》等經典文獻中的比喻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镂冰

《镂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冰洞或冰上的深而清晰的槽痕,也用來指代冰雕等雕刻藝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镂冰》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刅”,其中,“冫”是冰的意思,而“刅”是雕刻的意思。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镂冰》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冰》中:“所謂镂冰,劃冰也。”這是在經典文獻中首次記錄到該詞的用法。

繁體

《镂冰》的繁體字為「鏤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冰”的寫法有時會将“水”加在上面表示冰的來源,而“镂”的寫法會将“刂”放在“月”的上面。

例句

1. 冰洞内的镂冰讓人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中。

2. 他用匕首巧妙地镂冰成了一朵美麗的蓮花。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镂冰雕、镂冰壺、冰鎮。

近義詞

與《镂冰》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雕琢、雕飾、刻劃。

反義詞

與《镂冰》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粗糙、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