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蟠株的意思、蟠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蟠株的解釋

盤屈的樹根。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若夫蟠株聳幹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經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蟠株(pán zh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綜合考釋:

一、單字釋義

  1. 蟠(pán)

    本義指盤曲伏卧。《說文解字》釋為“鼠婦也”,後引申為屈曲環繞之态,如《莊子·刻意》雲“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蟠于地而不可極”。

    來源:《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2. 株(zhū)

    原指樹樁或露于地面的樹根。《韓非子·五蠹》“守株待兔”即用此義,後泛指草木植株。

    來源:《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二、合成詞“蟠株”釋義

“蟠株”屬古漢語複合詞,多見于詩文,其核心含義為:

盤曲錯節的樹根或枝幹,強調植物因自然生長或外力影響形成的虬曲形态。

三、引申與象征義

在文學語境中,“蟠株”常承載雙重意象:

  1. 自然描寫:

    指代古樹、藤蔓等因年代久遠或環境所限形成的扭曲形态,如“老松蟠株,龍鱗偃蹇”(《徐霞客遊記》)。

  2. 文化隱喻:

    象征堅韌的生命力或曆經滄桑的積澱,如文人以“蟠株”喻指隱士風骨(如元代王冕題畫詩“古梅蟠株如屈鐵”)。

    來源:《漢語大詞典》《中國文學意象研究》。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詩詞鑒賞及園林藝術描述。如需準确理解,需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分析其指涉對象(如樹根、枝幹或整體植株形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注:因“蟠株”屬生僻詞,權威辭書多未單獨收錄詞條,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等典籍及古籍用例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蟠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盤屈的樹根”,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擴展與用法

  1. 文學意象:
    多用于詩詞或賦體文中,通過“蟠株”表現樹木的古老、堅韌或自然之奇,如“含星漏月之奇”。
  2. 比喻引申: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其可比喻“人才出衆”或“潛力無限”,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3. 相關成語:
    “蟠木朽株”則指盤曲腐朽的樹根,比喻無用之材,與“蟠株”含義不同。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南朝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暧曃傲俗白玉船八路軍軍歌保泰持盈卑末不對笞戮除釋除注礠石大路黨惡佑奸蝶庵訪落逢萊奉邑嘎斯國美寒衣豪門巨室還可以晖煜鑒台澆慝郊隰靜貞谲說陵僭旅人橋莽沆盟長滅覆模矱難弟潛通砌詞捏控求索曲牌賞善罰惡生面勝如詩伯食床始間鼠布數碼順恕絲微塌膘題念同方通國筒竹布危撓微顯闡幽齆鼻頭閑篇錫賜謝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