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蟠株的意思、蟠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蟠株的解釋

盤屈的樹根。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若夫蟠株聳幹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經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蟠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盤屈的樹根”,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擴展與用法

  1. 文學意象:
    多用于詩詞或賦體文中,通過“蟠株”表現樹木的古老、堅韌或自然之奇,如“含星漏月之奇”。
  2. 比喻引申: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其可比喻“人才出衆”或“潛力無限”,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3. 相關成語:
    “蟠木朽株”則指盤曲腐朽的樹根,比喻無用之材,與“蟠株”含義不同。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南朝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蟠株的意思

蟠株(pán zh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樹木根系擴張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蟠株的部首是蟲(chóng),筆畫數為15劃。

來源和繁體

蟠株源于古代漢字,屬于簡化字,沒有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蟠株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含義相同。

例句

1. 這棵松樹的蟠株非常壯觀。

2. 古城中的老榕樹的蟠株遍布整個庭院。

組詞

蟠株的組詞有:蟠曲(樹木扭曲生長)、蟠屈(樹木彎曲生長)、蟠斜(樹木傾斜生長)。

近義詞

蟠株的近義詞有:糾纏、盤繞。

反義詞

蟠株的反義詞有:挺直、筆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