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伏枥。
(2).喂牲口時貯飼料的器具。 蕭也牧 《秋葵》:“我到了圈邊,見她搬開了喂豬的石食槽,下面露出了洞口。”《文彙報》1990.3.28:“隻見穿白大褂的飼養員提桶先往食槽裡倒上拌有白糖、雞蛋、奶粉和糧食等配比而成的混合飼料。”
“食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喂牲口的飼料容器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指飼養動物時用于盛放飼料的器具。其特點包括:
“伏枥”的比喻義
在古漢語中,“食槽”可引申為“伏枥”,原指馬匹在槽邊休憩進食,後比喻人才未得施展或退隱的狀态,如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骥伏枥”的典故()。
示例用法:
需注意,現代語境下“食槽”主要指實物器具,而“伏枥”的比喻義已較少使用。
《食槽》是指水果、蔬菜等食物在嘴巴中咀嚼的動作。它也可以泛指吃飯的意思。
《食槽》由部首“食”和“槽”組成。
部首“食”表示與食物有關,是構成很多與食物相關詞彙的基本部首。
“槽”的上方是“木”,下方是“巢”,表示在木制的槽中裝食物。
《食槽》的筆畫數為12畫。
《食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咀嚼食物的動作,而在現代漢字中,這個詞彙被創造出來表示這一動作。
在繁體中,《食槽》的字形沒有明顯區别,仍然保持和簡體字相同的形狀。
古時候《食槽》的字形有所不同。它在早期的金文中寫作“飠”,表示食物的吃進,即咀嚼食物。在後來的鐘鼎文中寫作“飤”,表示飲食。直到今天的字形“食槽”成為常用字。
1. 她一邊坐在飯桌前,一邊慢慢地咀嚼着食槽中的食物。
2. 他放慢了咀嚼的速度,讓食槽中的食物充分細嚼慢咽。
食堂、食品、槽口、槽面、槽鋼
近義詞:吃、飲食、進食
反義詞:斷食、禁食、餓肚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