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江剧的意思、龙江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江剧的解释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黑龙江 。解放以后,在“二人转”、“拉场戏”、“皮影戏”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江剧是中国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以皮影戏音乐为基础,融合了当地民歌、曲艺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成。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一、基本定义

龙江剧是发源于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剧种,1959年正式定名。其音乐主体继承自流行于黑龙江地区的皮影戏唱腔(俗称“皮影调”),同时吸收东北民歌、大鼓等元素,形成高亢豪放、乡土气息浓郁的独特风格。表演上注重“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历史渊源

  1. 形成背景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文艺工作者以本地皮影戏音乐为根基,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整合拉场戏、东北大鼓等民间艺术,于1959年创编实验剧目《寒江关》,标志着龙江剧的诞生。

  2. 发展历程

    1960年成立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通过《双锁山》《春灵庵》等剧目确立剧种规范。1989年《荒唐宝玉》进京演出引发全国关注,成为代表性作品。

三、艺术特征

四、代表剧目与传承

经典剧目包括《双锁山》《铁弓缘》,现代戏《豪杰女》等。2006年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机构为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包括白淑贤(首任院长)等艺术家。

五、现状与保护

目前全省有3个专业龙江剧团,通过“戏曲进校园”、非遗展演等活动推广。2023年黑龙江省文旅厅启动《龙江剧音像档案数字化工程》,对传统剧目进行系统性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

  1.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龙江剧简介》
  2. 《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黑龙江龙江剧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黑龙江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内涵:

一、定义与起源 龙江剧是以东北二人转、拉场戏为基础,融合皮影戏音乐及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1959年正式创立于哈尔滨,1960年8月被正式命名。

二、艺术特色

  1. 表演形式
    以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动作为根基,独创“手绢功”“扇子功”等技巧,步法融合秧歌的十字步、搓步等。
  2. 音乐体系
    采用二人转曲调为底色,形成“四平调”“花四平”两大腔系,伴奏结合板胡、唢呐等民乐与西洋乐器。
  3. 语言与舞美
    道白分乡音白、普通白、韵白三类,配合诙谐的“说口”;舞美设计虚实结合,服饰改良自京剧并融入现代元素。

三、代表作品与影响 经典剧目如《双锁山》《荒唐宝玉》等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赴日本、美国等地演出,成为黑龙江文化名片。近年新作《扶贫书记》聚焦乡村振兴主题。

四、发展意义 作为黑土地孕育的戏曲明珠,龙江剧既保留东北民俗基因,又通过创新形成粗犷幽默的独特风格,展现了传统艺术的时代适应性。

(完整信息可参考、4、5、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爆破筒奔车之上无仲尼本封笔语苍鹘禅栖抄擿臣衞臭么春申浦村氓大红全帖打磨陀胆大于身擣蓍坟史伏祭妇幼卫生宫槐勾屚海客乘槎幻景秽笔毁拆虎啸龙吟湔拔检实简贤附势饥不遑食箕斗菫荼卷尾巨巾劳保里保疠痎流民龙碛緑林缕析骂爹骂娘摸揣内试逆沴弄妆堋淫姘妇戚继光气羸勤母蛆蟝日昃忘食三孤善男子沓匮踏游颓乏拖杷文襄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