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馮君的意思、大馮君的詳細解釋
大馮君的解釋
稱 漢 馮野王 。 漢 馮奉世 子 馮野王 、 馮立 兄弟先後為 上郡 太守,皆居職公廉,時人稱之為大、小 馮君 。《漢書·馮奉世傳》:“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為太守,歌之曰:‘ 大馮君 、 小馮君 ,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 魯 衛 德化鈞, 周公 、 康叔 猶二君。’”後因以“大馮小馮”為稱譽家族中人相繼為官而均有顯著政績的典實。 明 楊慎 《昆明邝尹升萬州守歌幛詞》:“難兄難弟,麟儀儀而鳳師師; 大馮 小馮 ,印纍纍而綬若若。”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網絡擴展解釋
“大馮君”是漢代典故中的人物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西漢官員馮野王(馮奉世之子),與其弟馮立因相繼擔任上郡太守且政績顯著,被百姓合稱為“大馮君”“小馮君”。該詞後演變為稱頌家族成員連續為官且均有政績的典故。
二、曆史出處
出自《漢書·馮奉世傳》記載:
“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
這是當時百姓為贊揚馮野王、馮立兄弟清廉公正的治理能力所作的歌謠。
三、典故應用
- 家族政績象征:用于贊譽同一家族成員連續擔任官職且政績斐然,如宋代詩詞中“大小馮君後,功名相繼稠”。
- 太守德政代稱:明清文獻中常以此典類比地方官員的卓越治理能力。
四、人物背景補充
- 馮野王:字君卿,曆任隴西、上郡、琅邪太守,以廉潔著稱。
- 馮立:字聖卿,曾為五原、西河、上郡太守,與兄齊名。
示例用法:清代《上郡謠》中“前有大小馮,清風拂千載”,即借用此典贊譽地方官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馮君(dà fēng jū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大馮家族的封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dà):部首為大字旁,總筆畫數為3;
- 馮(fēng):部首為冫字旁,總筆畫數為5;
- 君(jūn):部首為口字旁,總筆畫數為7。
來源:
大馮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馮是一個姓氏,而君是對貴族的尊稱。大馮君指的是馮姓家族中地位較高、有較高封號的人。
繁體:
大馮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大馮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些許不同。大馮君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整體含義和用法并沒有太大改變。
例句:
1. 大馮君一家在這個地區很有聲望。
2. 他是大馮君的後代,享有很高的地位。
組詞:
大馮君可以參與組詞,例如:
1. 大君:指地位較高的君主。
2. 名馮:指享有盛名的馮姓人士。
近義詞:
大馮君的近義詞可以是:
大馮家族的封號
反義詞:
大馮君的反義詞可能是:
普通百姓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