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傷痛透到骨頭裡。形容悲憤之至。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白萍》:“子負心太甚,即 王魁 、 李益 ,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銜恨非一朝一夕矣。”
(2).形容痛苦的程度極深。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三:“隻有那疏疏密密的枯枝,時時戰顫,忍着百般痛心切骨的苦惱,靜待遙遠未來的春意呢。”
“痛心切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tòng xīn qiè gǔ
注意:“切”讀作qiè(第四聲),而非“qiē”。
形容極度的悲痛或痛苦,傷痛深入骨髓,表達情感或身體上的痛苦達到極緻。常用于強調對某件事或某人的遭遇感到深切悲傷或憤恨。
源自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白萍》中的句子:“子負心太甚……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通過“王魁、李益”(古代負心漢的代稱)的典故,強化了因背叛或傷害而産生的深切痛苦。
適用于表達強烈情感沖擊的語境,如文學創作、事件評論或個人遭遇描述。
痛心切骨是一個意象深刻的成語,形容内心極度痛苦、悲傷至極的感受。它的意思是痛苦感受到如刀割般深入骨髓。
這個成語屬于漢字,可以拆分為“疒”、“心”、“切”和“骨”四個部首。其中,“疒”表示疾病或痛苦,而“心”表示内心情感,“切”表示割、傷等意思,“骨”表示骨骼。它的筆畫數為15畫。
《痛心切骨》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形容人們内心痛苦的程度之深。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有時也會以繁體字形式呈現,如「痛心切骨」。
對于這個成語的古時漢字寫法,有時會出現變化。例如,《史記》中有一處記載,寫作「痛心腦髓」,但其意思與「痛心切骨」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痛心切骨」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聽到兒子在戰場上陣亡的消息後,内心痛心切骨。
2. 她的離去讓我心如刀絞,痛心切骨。
3. 每當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感到痛心切骨。
除了「痛心切骨」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可以用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痛不欲生」形容極度悲傷到連生活都變得無所謂;「心如刀絞」形容内心痛苦得像被刀子紮一樣。
與「痛心切骨」相對的反義詞很難界定,因為它強調的是内心的痛苦,而非喜悅。但是,可以使用一些中性的詞語來表示相反的情感,例如「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