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同情。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曾瑞貞 :[無限的憫切] 愫姨 ,把自己的快樂完全放在一個人的身上是危險的,也是不應該的。”
“憫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ǐn qiē(部分詞典标注為 mǐn qiè,但多數注音為 qiē)。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深切地同情或憐憫,強調情感的真摯與深厚。由“憫”(憐憫、同情)和“切”(深切)組合而成,表達對他人痛苦或困境的感同身受。
“曾瑞貞:[無限的憫切] 愫姨,把自己的快樂完全放在一個人的身上是危險的,也是不應該的。”
“憫切”強調情感深度,常用于文學或嚴肅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其細膩的情感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北京人》劇本或權威詞典。
《憫切》是一個合成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憫”和“切”。它的意思是對他人遭遇的不幸表示同情,對世事的悲劇感到痛心。
根據拆分的部首,可以知道“憫”字的部首是“心”,而“切”字的部首是“刀”。根據筆畫數,可以知道“憫”字有10畫,“切”字有4畫。
《憫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小雅·車轄》:“嚴其德音,皇其四方。憫哉!匪逝水。”繁體字的表示形式是「憫切」。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有一些古時候的寫法。比如,“憫”字在小篆中的寫法是類似于現代草書的形狀,由于篆文的特點,部分筆畫有所變化。而“切”字在小篆中的寫法則更加接近現代漢字的形态。
1. 他憫切地看着流浪狗,想盡辦法給它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2. 她對孩子們的困境感到憫切,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憫懷、憫恻、深憫、憫心、憫舍
同情、憐憫、憐愛、憐惜
冷漠、無情、不關心、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