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效死勿去的意思、效死勿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效死勿去的解釋

謂竭盡忠誠。《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設在圍城中,内無糧芻,外無救援,當如何?先生應聲曰:‘效死勿去。’”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傳》:“陛下一出而羣情無恐,效死勿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效死勿去”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釋義
指竭盡忠誠,堅守職責至死不離開。其核心含義是表達對職責或信念的極度忠誠,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二、出處
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後世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和戴名世《左忠毅公傳》中也有引用。

三、結構與字面分析

四、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形容忠貞不渝的情境,如:

  1. 軍事防禦中将士誓死守衛(例:“他曾下令守軍固守炮台,效死勿去”);
  2. 比喻對職責或信仰的堅持(例:“群情無恐,效死勿去”)。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成語常見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現代多用于強調忠誠與責任感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效死勿去》的意思

《效死勿去》是一個成語,意為效忠到死,絕不背棄。它形象地表達了對信仰、事業、國家等的忠誠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效死勿去》可以拆分為「攵」(left)、「氏」(family)、「術」(art)。「攵」為助力部首,「氏」為本義部首,「術」為末字部首。它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效死勿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法解》。繁體字為「效死勿去」,簡體字為「效死勿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效死勿去」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效」有時候寫作「孝」,「去」有時候寫作「厥」,而「效死」有時候也寫作「孝死」。

例句

1. 作為一名軍人,他對國旗發誓,表示願意為保衛家國而效死勿去。

2. 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他堅守信念,誓言效死勿去。

組詞

1. 效忠

2. 忍辱負重

3. 明膽正腑

4. 忠于職守

5. 矢志不移

6. 忠誠不渝

近義詞

1. 忠貞不渝

2. 緻命

3. 終身效力

4. 義無反顧

5. 不可動搖

反義詞

1. 背叛

2. 放棄

3. 逃避責任

4. 不忠不義

5. 動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