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華美的系印絲繩。《史記·秦始皇本紀》:“ 子嬰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
(2).指佩“華紱”的達官貴人。 宋 梅堯臣 《送永叔歸乾德》詩:“鬥酒從古人,籃輿傲華紱。”
(3).華美的蔽膝。紱,通“ 芾 ”。 明 何景明 《贈望之》詩之五:“子當被華紱,結束事明君。”
“華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á fú(注音:ㄏㄨㄚˊ ㄈㄨˊ),由“華”(上下結構)和“绂”(左右結構)組成。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指古代官員佩戴印章時使用的裝飾性絲帶,象征身份尊貴。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子嬰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
因“華绂”是官員佩飾,故引申為身居高位的顯貴之人。如宋代梅堯臣在《送永叔歸乾德》中寫道:“鬥酒從古人,籃輿傲華紱。”
“蔽膝”是古代服飾中遮蓋膝蓋的裝飾物。“绂”在此通“芾”(fú),指用皮革或絲帛制成的蔽膝,常用于禮儀場合。
如需更深入解讀,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如來源)。
華绂是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絲)和「巾」(巾帼),共有9畫。
《華绂》一詞出自《晉書·謝玄傳》,其原意為華麗的絲帶或彩帶,常用來形容華美珠寶飾品。
該詞在繁體字中為「華絆」,但在簡體字中已不常使用。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是由三個「纟」構成,表示絲的意思,而「巾」則表示巾帼,代表帶子。
以下是一些《華绂》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華绂》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華绂》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華绂》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