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赳赳桓桓的意思、赳赳桓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赳赳桓桓的解釋

《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又《魯頌·泮水》:“桓桓于征,狄彼東南。”後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漢書·趙充國傳》:“在 漢 中興, 充國 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顔師古 注:“赳赳,勁也。桓桓,威也。” 清 傷時子 《蒼鷹擊·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蟲性質,孽雁心肝!”亦省作“ 赳桓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藥局多在空曠寥廓之區,無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員,但圖取攜之便,不復顧及民生,豈知貽害如此之鉅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将見絃誦之士懷經濟,赳桓之士盡腹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赳赳桓桓”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威武雄健、氣勢昂揚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出處溯源

  1. 《詩經》淵源:
    • 源自《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描寫武士保衛國家的英勇氣概。
    • 另一出處為《魯頌·泮水》:“桓桓于征,狄彼東南”,形容軍隊征戰的威武之姿。
  2. 曆史典籍引用:
    • 《漢書·趙充國傳》以“赳赳桓桓”贊譽漢代名将趙充國的功績,顔師古注稱“赳赳為勁,桓桓為威”。
    • 清代文學作品(如《蒼鷹擊》)也沿用此詞,凸顯人物的剛毅特質。

三、用法與示例

四、簡化形式

“赳桓”是“赳赳桓桓”的簡稱,含義相同,但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詩經》《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赳赳桓桓》的意思、構造和來源

《赳赳桓桓》是一個成語,表示形容人的氣概豪邁,奮勇向前。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赳赳桓桓》由2個字組成:赳(部首:走, 第112筆)和桓(部首: 木, 第75筆),總共187筆。

來源:

《赳赳桓桓》源自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原文為“赳赳桓桓,不群而自專也” (讀音:jiū jiū huán huán, bù qún ér zì zhuān yě)。

繁體寫法:

《赳赳桓桓》的繁體寫法為「赳赳桓桓」,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赳赳桓桓」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赳赳桓桓》的例句: - 他在工作中赳赳桓桓,毫不畏懼。 - 這支隊伍赳赳桓桓,一往無前。

組詞:

一些和《赳赳桓桓》相關的詞語: - 赳赳:形容人豪勇、氣概豪壯的狀态。 - 桓桓:形容人威武、氣勢磅礴的狀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赳赳桓桓》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勇往直前、奮發向前。 相反的詞語有:膽怯、畏縮。

所以,《赳赳桓桓》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一個人氣概豪壯,奮勇向前的狀态。希望以上解釋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