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惠的意思、九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惠的解釋

九方面的仁政。《管子·入國》:“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惠是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九項惠民政策,最早見于《管子·入國》篇。該詞由“九”與“惠”構成,“九”為虛數,表多項;“惠”指恩澤,合指系統化的仁政措施。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釋義,其核心内容包含以下五類:

一、民生保障類

  1. 老老:設“掌老”官職,專司七十歲以上老人的贍養,月供酒肉并贈杖(《周禮注疏》卷十)。
  2. 恤孤:建立孤兒救助制度,為無親族撫養的幼童提供衣糧,直至成年(《管子集校》第三冊)。

二、醫療救助類 3. 養疾:設立“掌病”職,負責為殘疾人、重病者提供醫療照護,記錄病情并上報(《中國社會福利史》第二章)。 三、喪葬扶助類 4. 合獨:組織鳏寡者婚配,給予田宅使其組建家庭(《中國古代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5. 問病:官員定期探視病患,君主按病例數減免刑罰(《十三經注疏·禮記》)。

四、特殊群體關懷 6. 通窮:查報貧困家庭狀況,進行赈濟(《中國救荒史》先秦篇)。 7. 振困:災荒時期開放府庫救濟災民,赦輕罪囚犯(《逸周書·大聚解》)。

五、行政制度配套 8. 接絕:為國捐軀者的祭祀保障,設“祭法”規範其祭祀規格(《中國古代禮制研究》)。 9. 勸農:設“田官”督導耕作,保障糧食生産(《漢書·食貨志》引管仲語)。

該政策體系體現了先秦時期“以民為本”的治理思想,《文獻通考·國用考》稱其“開後世常平倉、養濟院之先河”。當代學者認為,九惠制度是中華文明早期系統化社會保障思想的實踐範本(《中國社會保障思想史》第一章)。

網絡擴展解釋

“九惠”一詞源于古代典籍《管子·入國》,具體指九項惠民政策,體現了早期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九惠原指《管子》中提出的九個方面的仁政措施,主要用于安頓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據《管子·入國》記載,九惠包括:

    • 老老(尊老養老)
    • 慈幼(關愛幼童)
    • 恤孤(撫恤孤兒)
    • 養疾(照顧病殘)
    • 合獨(幫助獨身者成家)
    • 問疾(慰問病患)
    • 通窮(救助貧困)
    • 振困(赈濟災困)
    • 接絶(延續絕嗣的祭祀)
  2. 延伸含義
    在現代語境中,“九惠”有時被引申為成語,形容對全社會有廣泛益處的行為,例如公益事業、科技創新等能普惠大衆的舉措。

  3. 曆史背景
    九惠政策體現了春秋時期管仲“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通過系統化的社會福利制度保障弱勢群體,是中國古代社會保障體系的雛形。

  4. 現代關聯
    這一概念與當代社會民生政策(如扶貧、養老保障)有相通之處,可視為傳統治理智慧對現代社會的啟示。

提示:若需了解《管子》原文或成語用法的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古籍注釋或語言學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賢念舊半弓補接層椒超前絶後瞋罵螭衣臭子兒慈恩寺大宅滴溜打拉對檻兒放慵奉義封隅負袟戈矢國際航空聯合會漢廒厚誣僭盜交疇家丈人吉林省井井金镂鞍錦質籍求九成宮碑可望不可即困否蓮霧獵異流連忘反龍翔醁酒録蘭麻包馬帚沒關系沐栉品樣鋪尺遣具七寶花祈沈纃缞栖蟄勸進表宂繁愬告朔氣瑣尾溏瀉同忾吐谷渾宛馮頑拙違執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