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九成宮醴泉銘 ”。
“九成宮碑”全稱《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著名碑刻,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定義
“九成宮碑”為“九成宮醴泉銘”的簡稱()。其中:
2. 曆史背景
此碑刻于唐貞觀六年(632年),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九成宮原為隋代仁壽宮,唐太宗重修後改名()。
3. 碑文構成
4. 書法價值
歐陽詢晚年代表作,字體剛勁清秀,成為後世楷書典範()。碑高2.7米,現存陝西麟遊縣博物館()。
總結
該詞不僅指具體碑刻,更象征唐代書法與文化的巅峰成就。若需更全面的碑文譯文或書法細節,可參考和10的原文分析。
《九成宮碑》是一塊曆史悠久的碑文,它記錄了一段重要的曆史事件或者表達了某種思想觀點。下面将從不同方面來介紹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九成宮碑通常指的是一種具有曆史價值或藝術價值的石碑,多為九條龍紋飾。
《九成宮碑》這個詞由五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乙、灬、宀、石、石。總筆畫數為:27畫。
九成宮碑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是一種古代碑刻的形式。它常用于紀念重大事件、書寫重要文獻或作為宮殿、寺廟等建築的裝飾。
九成宮碑的繁體字是「九成宮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九成宮碑」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是「九成宮碑」。
九成宮碑上的文字刻錄着古代的智慧。
九成、宮殿、碑文、石刻。
九龍碑、宮殿碑、古碑刻。
新碑、平庸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