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吐谷渾的意思、吐谷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吐谷渾的解釋

(1).古鮮卑族的一支。本居 遼 東, 西晉 時在首領 吐谷渾 的率領下西徙至 甘肅 、 青海 間,至其孫 葉延 時,始號其國曰 吐谷渾 。 隋 初, 誇呂 稱可汗,建都 伏俟城 。 唐 時, 諾曷缽 可汗曾來朝,受封號。後為 吐蕃 所并。《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吐谷渾王 伏連籌 事 魏 盡禮。” 胡三省 注:“吐,從暾入聲。谷,音浴。”參閱《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通典·邊防六》。

(2). 唐 時泛指侵擾邊境的敵軍酋領。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五:“前軍夜戰 洮河 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3).複姓。本鮮卑族首領名,後遂為姓氏。見《魏書·官氏志》、《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

(4).樂府名。本 北朝 馬上樂, 周 隋 時與 西涼 樂雜奏,成為宮廷音樂, 唐 時猶存。《舊唐書·音樂志二》:“北狄樂,其可知者 鮮卑 吐谷渾 部落稽 三國,皆馬上樂也…… 北周 隋 世,與 西涼 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浄王太子》、《企喻》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唐鼓吹铙歌》:“《吐谷渾》,言 李靖 滅 吐谷渾 於 西海 上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吐谷渾(tǔ yù hún)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重要的民族政權名稱,具有多重含義和豐富曆史背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民族起源 吐谷渾原為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吐谷渾的名字。公元3世紀末,因與弟弟慕容廆(前燕建立者)發生馬群争鬥矛盾,吐谷渾率部西遷至青海、甘肅一帶。其孫葉延正式以祖父之名作為族稱和政權名,形成融合鮮卑、羌、氐等族的吐谷渾民族。

二、政權沿革

  1. 立國(313-663年):西晉永嘉年間(約313年)建立政權,定都伏俟城(今青海鐵蔔卡古城)。鼎盛時期疆域覆蓋青海、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及新疆若羌等地。
  2. 南北朝時期:先後依附宋、齊、北魏等政權,成為中西交通樞紐。
  3. 唐代興衰:貞觀九年(635年)被唐太宗派李靖擊敗,末代可汗諾曷缽歸附唐朝,尚弘化公主。663年亡于吐蕃。

三、社會文化特征

四、讀音與派生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吐谷渾與唐朝的具體戰争過程或經濟形态,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記載或青海地區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吐谷渾》的意思

《吐谷渾》是一個中國古代的地名,指的是吐谷渾族的居住地。吐谷渾族是古代西域地區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中國西北地區。

《吐谷渾》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吐谷渾》的拆分部首是口。它共有11個筆畫。

《吐谷渾》的來源

《吐谷渾》一詞來源于古代吐蕃文獻,最早見于《總章政要》一書中,意為“春天的勝利”。在後來的發展中,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地名。

《吐谷渾》的繁體

《吐谷渾》的繁體字寫作「吐魯渾」。

《吐谷渾》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吐谷渾》的古時漢字寫法為「吐厷渾」。

《吐谷渾》的例句

1. 吐谷渾地區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

2. 我們可以從古代文獻中了解到吐谷渾的曆史。

《吐谷渾》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吐谷渾族、吐谷渾地區

近義詞:吐蕃、烏孫

反義詞:中原地區、東南沿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