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瀉的意思、溏瀉的詳細解釋
溏瀉的解釋
見“ 溏洩 ”。
詞語分解
- 溏的解釋 溏 á 泥漿。 不凝結、半流動的:溏便。溏心兒。 水池。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瀉的解釋 瀉 (瀉) è 液體很快地流:傾瀉。 排出稀屎:瀉肚。瀉藥。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溏瀉(又稱溏洩)是中醫術語,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狀如塘泥或半流動狀,屬于消化系統異常的常見表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點
溏瀉在西醫中對應“腹瀉”,但中醫更強調其與脾胃虛弱、濕氣内蘊的關聯。典型表現為:
- 便質異常:大便稀溏、不成形,可夾雜未消化食物;
- 排便頻率:次數可能正常或稍增,但遷延反複,尤其在進食油膩後加重;
- 伴隨症狀:腹脹、腸鳴、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
二、病因與病機
中醫認為溏瀉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 脾胃虛弱:脾虛導緻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水谷不化(常見于脾氣虛、脾陽虛);
- 外邪侵襲:寒邪或濕邪内侵,影響腸道傳導;
- 飲食不節:過量食用生冷、油膩或刺激性食物;
- 腎陽不足:脾腎陽虛者可能出現長期晨起腹瀉(五更瀉)。
三、治療與調理
- 中藥治療
- 脾虛為主:推薦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
- 脾腎陽虛:可選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腎氣丸配合四神丸;
- 飲食調整
忌生冷、辛辣、油膩,多食易消化食物(如山藥、小米),注意腹部保暖;
- 輔助療法
- 艾灸脾俞、胃俞、腎俞等穴位;
- 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四、與其他腹瀉的鑒别
溏瀉屬于虛證,與濕熱型腹瀉(實證)不同,後者常伴肛門灼熱、大便臭穢、急迫感強,需清熱利濕治療。
提示: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如脫水、嚴重腹痛),建議及時就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溏瀉》的意思
《溏瀉》是一個名詞詞語,意思是指大便稀薄且頻繁的症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溏瀉》由部首氵(水)和呆組成,總共有11畫。
來源
《溏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著作,描寫了人體大便異常的狀态。
繁體
《溏瀉》的繁體字為「灘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溏」的上方常常加一個「氵」,表示與水相關;「瀉」的上方則常常加一個「氵」和一個「十」,表示水流流失。
例句
1. 他最近連續幾天都出現溏瀉的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2. 小明因為食物中毒導緻了溏瀉,必須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組詞
溏瀉症、慢性溏瀉、急性溏瀉、溏瀉病例、病因溏瀉
近義詞
腹瀉、瀉洩、肚子痛
反義詞
便秘、便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