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戈矢的意思、戈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戈矢的解釋

戈和箭。亦泛指兵器。《新唐書·哥舒翰傳》:“ 翰 以氊蒙馬車,畫龍虎,飾金銀爪目,将駭賊,掎戈矢逐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戈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複合詞,特指古代兩種重要的冷兵器——“戈”與“矢”的合稱,常用于泛指兵器或象征戰争。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解析

  1. 戈:一種裝有長柄、前端兼具橫刃與矛尖的勾啄類兵器,主要用于鈎割、啄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戈,平頭戟也。” 其形制獨特,是華夏文明早期(如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格鬥兵器之一。
  2. 矢:即箭,弓弩發射的投射武器,由箭頭、箭杆和箭羽組成。《說文解字》載:“矢,弓弩矢也。” 是古代遠程殺傷的主要手段。
  3. 戈矢合稱:将“戈”(近戰武器)與“矢”(遠程武器)并列,構成“戈矢”一詞,泛指各類兵器或軍事裝備,常作為戰争或武備的代稱。如《周禮·夏官·司兵》中“掌五兵五盾”鄭玄注提及“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不同記載或有差異,但戈、矢常屬其列),可見其作為基本兵器的代表性。

二、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1. 戰争的象征:“戈矢”常被用來借指戰争、武力沖突或軍事行動。例如《左傳》等先秦典籍中,“兵戈”、“幹戈”等詞即包含此意,“戈矢”亦屬同類用法,象征兵戎相見、戰事興起。
  2. 武備與軍力的代稱:在文獻中,“戈矢”可指代國家或軍隊的武器裝備、軍事力量。如描述某地“府庫充盈,戈矢山積”,意指其軍備充足。

三、文獻佐證

四、權威辭書釋義

“戈矢”一詞,從具體器物層面指代古代戰争中的主要近戰(戈)與遠程(矢)兵器,其合稱則泛指一切兵器裝備,并由此引申為戰争、武力、軍事行動或國家武備力量的象征。它承載着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核心意象,是理解先秦乃至後世文獻中戰争描寫與武備論述的關鍵詞之一。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著) - 對“戈”、“矢”字的本義解釋。
  2.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 記載古代兵器制度。
  3. 《詩經》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 - 反映先秦時期兵器使用及戰争觀念。
  4. 《管子》 (托名春秋·管仲的論文集) - 包含古代軍事、經濟思想。
  5.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 - 現代權威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收錄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戈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戈矢”由兩種兵器組成:


二、引申含義

  1. 象征武力或軍隊
    作為成語,“戈矢”可比喻軍事力量或威懾力,例如形容“軍隊強大”或“武力威懾”。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常見于古代典籍,如唐代史書描述戰場場景時,用“戈矢”代指兵器與戰術結合。

三、字義分解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新唐書》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門詩包羅萬象變釁柴燎告天纏礙蟾蜍宮瞠視撤營春蘭秋菊翠實帶月披星盜律錠锞斷定隊日紛繁宮車晏駕蠱蚘過雲洪量圜門蕙畹活閻王健犢簡快誡誓跻跻浄宇禁急扃鍵機險局窄曠日長久匮少睽時棶木褴褛連達簾衣列徒遛彎銮旍落幕賣皮鹌鹑謬進暮暮毗劉七八欽風軟通貨申暢收視雙頭郡水鳥投擿塗聽僞蔽五雲城響附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