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賦的意思、九賦的詳細解釋
九賦的解釋
周 代的九類賦稅。《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歛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币餘之賦。” 鄭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裡,邦甸二百裡,家削三百裡,邦縣四百裡,邦都五百裡,此平民也。關市、山澤謂占會百物,币餘謂占賣國中之斥币,皆未作當增賦者。”按,前六種賦稅皆以地區遠近為區别,征土地産物;關市之賦征商旅稅;山澤之稅征礦、漁、林業稅;币馀之賦指不屬以上各類的其他賦稅。後以“九賦”泛指各類賦稅。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奉勅作》詩:“關市欣九賦,倉廩開萬箱。”《南齊書·武帝紀》:“軍國器用,動資四表,不因厥産,鹹用九賦。”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示優裕之德以周惠,利緩九賦。”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九賦”是周代的一種賦稅制度,具體指九類不同的稅收項目,其内容主要記載于《周禮·天官·大宰》。以下是詳細解釋:
九賦的定義與分類
- 邦中之賦:征收城郭範圍内的賦稅(如居民商業稅)。
- 四郊之賦:距離都城百裡内的四郊地區,征收農業稅。
- 邦甸之賦:二百裡範圍的邦甸,主要針對農田稅。
- 家削之賦:三百裡内的貴族封地,向封主征稅。
- 邦縣之賦:四百裡範圍的邦縣,包含地方行政區的稅收。
- 邦都之賦:五百裡外的邊遠地區,如邊疆或重要都市的稅項。
- 關市之賦:關卡和市場流通環節的商稅。
- 山澤之賦:山林、湖泊等自然資源開發相關的稅賦。
- 币餘之賦:其他未分類的雜稅(如官府剩餘物資變賣所得)。
曆史意義與擴展
- 地理層級性:征稅範圍以都城為中心,按距離遠近劃分,體現“分地制稅”原則。
- 後世影響:漢代以後,“九賦”逐漸成為各類賦稅的泛稱,如《南齊書》中“鹹用九賦”即泛指國家稅收。
- 經濟結構反映:涵蓋農業、商業、自然資源等領域,說明周代經濟已具備多元化特征。
注:
- 部分資料(如)提到九賦是《詩經》中的文學形式,但此說法與主流文獻矛盾,可能為誤引,需以《周禮》記載為準。
- 具體稅率和征收方式因史料有限,細節尚存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賦》這個詞指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九歌》中的一篇賦,意為九首歌曲。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九賦”拆分為“九”和“賦”兩個部分。其中,“九”的部首為“丿”,筆畫為二;“賦”的部首為“貝”,筆畫為貝(丨)。
《九賦》的來源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九歌》,該作品為文學家屈原所作。它描述了楚國人民在屈原放逐期間對他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關于繁體字,《九賦》可以以「九賦」的形式出現。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定的差異。然而,在對于《九賦》這個詞的寫法上,與現代漢字形态相差不大。
這裡給你一個《九賦》的例句:
《九賦》中的“枉而不直,列而不擠,是天之所賦我也。”
一些與《九賦》相關的組詞可能有:《九歌賦》、《屈原九賦》等。
近義詞可能有:《九章》、《九辔》等。
反義詞可能沒有特定的詞彙與之對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我會盡力幫助你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