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束身自修。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經濟自期,抗懷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束修自好(shù xiū zì hǎo)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成語結構
屬于聯合式結構,由“束修”和“自好”兩部分組成。其中:
核心釋義
指通過約束自身行為、加強道德修養來保持高尚的品格,強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例如清代鄭燮在《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提到:“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經濟自期,抗懷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延伸補充
該成語源自儒家文化對個人修養的重視,體現了傳統道德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基礎。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贊揚堅守原則、不輕易妥協的品格。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清代鄭燮的原文及其他古籍文獻。
《束修自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約束自己,修身養性,追求優秀品質。
《束修自好》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缶”、“彡”、“自”、“好”,共有13個筆畫。
《束修自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大傳•周官》。繁體字為「束修自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束修自好》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杶修巳好」。
他年輕時就懂得《束修自好》,因此在職場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行。
約束、修身、養性、品質。
自律、自制、自我約束。
放縱、任性、不守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