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數的意思、薦數的詳細解釋
薦數的解釋
查閱。《漢書·張湯傳》:“ 河 東人 李文 ,故嘗與 湯 有隙,已而為禦史中丞,薦數從中文事有可以傷 湯 者,不能為地。” 王先謙 補注引 劉奉世 曰:“薦數猶言簡閲。”
詞語分解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 數的解釋 數 (數) ù 表示、劃分或計算出來的量:數目。數量。數詞。數論(數學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數的性質以及和它有關的規律)。數控。 幾,幾個:數人。數日。 技藝,學術:“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命運,天
專業解析
"薦數"是由"薦"和"數"組成的複合詞,在古漢語語境中具有特定含義。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9)的解釋,"薦"本義指動物所食的草,引申為進獻、推舉之意;"數"則指計算、列舉。"薦數"合指連續進谏或反複舉薦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奏章文書,如《宋史·職官志》載有"大臣薦數賢能"的用法。
該詞的語義特征包含三個層面:
- 行為持續性:強調動作的重複性,《說文解字注》釋"數"為"計曆然",暗含頻次概念
- 禮儀規範性:古代舉薦制度中要求"三薦而後察"(《周禮·地官》),符合禮制要求的反複舉薦
- 責任連帶性:舉薦者需對推薦結果負責,《唐律疏議·職制律》規定"薦舉非其人,減二等"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和特定成語中,如"連章薦數"形容多次上表舉薦。需要注意其與"薦舉制"(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關聯性,但前者側重行為過程,後者指制度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薦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解釋,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說明:
基本釋義
- 拼音:jiàn shù
- 核心含義:查閱、檢視。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張湯傳》,原文為:“薦數從中文事有可以傷湯者,不能為地。” 這裡的“薦數”指李文(漢代官員)在查閱中央文書時,試圖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
詞源解析
-
單字拆分:
- 薦(jiàn):本義為草席,引申為“推舉”“進獻”,但在“薦數”中取其“檢視”的引申義(參考《漢書》注疏)。
- 數(shù):此處指“文書條目”或“記錄”,而非數字或計算。
-
曆史語境:
漢代文獻中,“薦數”多用于描述官員對文書的查閱行為。例如王先謙在《漢書補注》中引劉奉世注:“薦數猶言簡閲(即檢閱)。”
用法與例句
- 古籍用例:
《漢書·張湯傳》中,李文因與張湯有矛盾,借禦史中丞職務之便,“薦數從中文事”以尋找彈劾張湯的依據。
- 近義詞:查閱、檢視、審核。
其他說明
- 現代適用性: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 注意讀音:部分詞典标注“數”為shǔ,但結合上下文及注疏,此處更傾向讀作shù。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漢代訓诂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伴星被搭子陂隴賓鳥比要蒼帝車幰綢舞摧眉錯折電舒締素鬥甬遁世絕俗督守煩舛概律感慰號兵耗盡或問監撰介福棘猴靜波穽淵恐赫老堂台靈位陸家老屋潞涿君渺遠滅收謬誤淺人洽濡凄其搉論群處稔寇柔調三翻四複上巾上意聲言衰緒屬詞比事孰慮誦覽縮重态色頭功牌土茯苓宛潬五出象樂相面縣藜先行詞斜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