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龆齓的意思、龆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龆齓的解釋

見“ 齠齔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龆齓”(tiáo chèn)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專指兒童換牙的年齡階段,通常代指童年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拆分

    • 龆(tiáo):從“齒”部,右側為“召”表聲,本義指兒童乳牙脫落。
    • 齓(chèn):同“龀”,從“齒”部,右側為“匕”表聲,指兒童長出恒牙的過程。
  2. 年齡範圍
    古代文獻中,“龆齓”多指7-8歲的兒童,如《韓詩外傳》提到“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龆齒”,《說文解字》注“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龀”。

  3. 文化内涵
    該詞常被用于形容童年階段,如《後漢書·董卓傳》中“其子孫雖在龆龀,男皆封侯,女為邑君”,強調幼年身份。

  4.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龆齓”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文言作品或曆史文獻,口語中多用“換牙期”“童年”等替代。

  5. 類似詞彙
    與“垂髫(幼童發型)”“總角(少年束發)”等同屬古代年齡代稱,但“龆齓”更聚焦生理發育特征。

需注意,“龆”“龀”可單獨使用(如“龆年”“童龀”),但連用“龆齓”時特指換牙這一過渡期,具有更強的形象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龆齓的意思

《龆齓》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年幼或者嬰兒開始長出乳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龆齓》的部首是龍字部,拆分之後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為24畫,其中龍部為6畫,齒部為18畫。

來源和繁體字

《龆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是中國古代對嬰兒長出乳牙的描述。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齠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規範化的過程。《龆齓》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現代字形的特點。

例句

1. 小明六個月大了,最近開始龆齓。

2. 龆齓是一個寶寶發育的裡程碑。

3. 父母應該注意寶寶龆齓時的飲食以及口腔衛生。

組詞

1. 龆齓期:指嬰兒長出乳牙的階段。

2. 龆齓痛:指寶寶龆齓時出現的牙龈疼痛。

3. 齒牙未龆:指嬰兒還沒有開始長乳牙。

近義詞

乳牙、恒牙

反義詞

替牙、乳牙脫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