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禮,皇後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親蠶桑之事,其日蔔須吉,故稱“吉巳”。《舊唐書·禮儀志四》:“季春吉巳,祭先蠶於公桑,皇後親桑。”《宋史·禮志五》:“ 紹興 七年,始以季春吉巳享先蠶。”
“吉巳”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術語,其含義與皇後主持的蠶桑儀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季春三月(農曆三月)中通過占卜選定的吉利“巳日”。皇後需在此日舉行“親蠶禮”,即親自參與蠶桑活動,以倡導農桑、祈求豐收。
禮儀背景
該儀式源自周代“天子親耕、皇後親蠶”的傳統,象征統治者對農業生産的重視。選擇“巳日”因“巳”在十二地支中對應蛇,古人認為蛇與蠶形似,故将蠶事與巳日關聯。
文獻記載
綜合釋義
該詞由“吉”(吉祥)與“巳”(特定日期)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是通過占卜确定適合舉行親蠶禮的吉日,體現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和禮制規範。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來源信息,若需查看原始文獻,可參考《舊唐書》《宋史》等史料。
吉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吉祥和安康。它的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巳。
吉巳的總筆畫數為5畫,其中巳部的3畫,口部的2畫。
吉巳是一個古代漢字,起源于中國文化。由于巳和春天有關聯,而春天代表着新生與希望,因此吉巳也被賦予了吉祥的含義。
吉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吉巳」,和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吉巳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有所不同。在金文和篆書中,吉巳的形狀與現代略有差異。
1. 過去的一年中,我家一直吉巳如意。
2. 祝願你在新的一年裡吉巳平安。
吉巳沒有很多常用的組詞。可以根據需要搭配其他詞語使用,如吉巳如意、吉巳平安。
吉巳的近義詞包括吉利、如意、幸運。
吉巳的反義詞包括不吉利、不幸、倒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