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康健。多指帝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六:“ 太宗 極康豫,太史令 淳風 見上,流淚無言。上問之,對曰:‘陛下夕當晏駕。’” 明 張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論》:“中心悅愷,四體康豫,而壽考且寧矣。”參見“ 不豫 ”。
“康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健康與安甯
本義指帝王或尊貴者的健康狀況良好,如《朝野佥載》記載唐太宗“極康豫”,即形容其身體安泰()。後引申為普通人的安樂生活,如明代張居正所言“四體康豫”,強調身心舒暢()。
情感與環境的安定
也用于描述生活富足、社會和諧的狀态,如“康年(豐年)”體現物質豐裕,“逸豫”則指精神上的愉悅()。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康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康指的是安樂、安逸,也可以表示安康、健康。豫則表示預先、事先。因此,康豫可以理解為事先安排好的、為了安樂而預先準備的。
康字的部首是廣字旁(廣), 豫字的部首是豕字旁(豕)。康的筆畫數為7畫,豫的筆畫數為13畫。
康豫這個詞源于《尚書.洪範》:“神農氏作,舜德之。其察言觀色有臧否,聽音辨聲有別,察秋毫之末而見著於尺,是故天覆地載,八荒之内皆謂康樂焉。” 它傳承了古代秦漢時期的觀念,提倡為了讓民衆過上安康幸福的生活而事先安排好。
康的繁體字為“慷”,豫的繁體字為“預”。
在古時候,康字的寫法較為簡化,豫字的寫法也稍有不同。康字旁的“廣”在古字中有時會寫成單獨的 “廣” 字,寫法類似于“穴”,而豫字旁的“豕”有時也會寫成類似于“に” 的形狀。
1. 為了康豫祖輩的晚年生活,他們早早開始存錢。
2. 這次旅行的所有行程都已康豫好了,我們隻需按部就班地進行即可。
康居(幸福安康居住)
豫備(事先準備)
預康(預先安排的幸福)
預備(prepare)
安排(arrange)
為了(for the sake of)
準備(prepare)
臨時(temporary)
臨時抱佛腳(temporary solution)
倉促(hurried)
匆忙(hasty)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