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吉巳的意思、吉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吉巳的解释

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旧唐书·礼仪志四》:“季春吉巳,祭先蚕於公桑,皇后亲桑。”《宋史·礼志五》:“ 绍兴 七年,始以季春吉巳享先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吉巳是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季春(农历三月)为祭祀先蚕神而选定的吉日,以地支“巳日”为固定日期。这一制度源于周代,至汉代逐渐规范化,成为皇后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蚕桑祭祀日。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溯源与构成

  1. 字义拆解

    • 吉:吉祥、福瑞,《说文解字》释为“善也”,象征祭祀的祥瑞之意。
    • 巳:地支第六位,对应蛇象,在时辰为上午9-11时;谐音“祀”,暗含祭祀内涵。二者结合凸显择吉日行祭礼的核心含义。
  2. 礼制定位

    据《周礼·天官·内宰》载:“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 汉代郑玄注明确“季春吉巳”为祭祀日,唐代《通典》进一步固定为“三月吉巳”,成为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祭祀仪轨与文化内涵

  1. 仪式主体与流程

    由皇后率内外命妇(贵族女性)于北郊公桑蚕室举行,包含以下环节:

    • 祭先蚕:献酒、祝祷,感恩蚕神发明养蚕术(《后汉书·礼仪志》)。
    • 躬桑礼:皇后采桑叶,命妇协助,象征劝课农桑(《宋史·礼志》)。
  2. 政治与农业象征

    祭祀旨在强化“男耕女织”的治国理念,《礼记·月令》称季春蚕事“以为祭服”,凸显蚕桑对经济与礼制的双重意义。唐代后将吉巳与先农礼并列,形成“皇帝祭先农,皇后祭先蚕”的性别分工模式。


三、历史演变与典籍记载


四、学术考辨与关联概念

  1. 日期争议

    历代对“巳日”是否需逢“吉”存在分歧:

    • 择吉派:唐代贾公彦疏《周礼》主张需卜筮选吉巳。
    • 固定派:宋代陈祥道《礼书》认为三月首个巳日即吉日。
  2. 相关术语

    • 先蚕:黄帝妃嫘祖,被祀为蚕神(《通鉴外纪》)。
    • 公桑蚕室:祭祀专用桑林与蚕房(《礼记·祭义》)。

典籍来源:

  1.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
  2. 《通典·礼典》(杜佑)
  3. 《礼记正义》(孔颖达)
  4. 《汉旧仪补遗》(卫宏)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典籍名称及篇目,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吉巳”是古代礼仪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与皇后主持的蚕桑仪式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季春三月(农历三月)中通过占卜选定的吉利“巳日”。皇后需在此日举行“亲蚕礼”,即亲自参与蚕桑活动,以倡导农桑、祈求丰收。

  2. 礼仪背景
    该仪式源自周代“天子亲耕、皇后亲蚕”的传统,象征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选择“巳日”因“巳”在十二地支中对应蛇,古人认为蛇与蚕形似,故将蚕事与巳日关联。

  3. 文献记载

    • 《旧唐书·礼仪志》记载:“季春吉巳,祭先蚕於公桑,皇后亲桑。”
    • 《宋史·礼志》提到南宋绍兴七年沿用此礼。
  4. 综合释义
    该词由“吉”(吉祥)与“巳”(特定日期)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是通过占卜确定适合举行亲蚕礼的吉日,体现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和礼制规范。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多来源信息,若需查看原始文献,可参考《旧唐书》《宋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凹凸花北地避卧成衣铺传婿砚忩忩打担断代对翫娥英芳物悱愤纷緼敷蘛胳膊腕子钩摹勾注乖嘴蜜舌丱岁浩眇好游何与麾节回巧湖学角握机断斤斤计较骏整秬黍窥摇冷蔑链反应两听连姻李商隐隆满露盖马拉松赛跑柰花潘县配音演员罴虎啓蒙运动青缟清平话骚托托蛇钻窟洞蛇知道水井蜀牋送汤送水邃险土蜂亡八蛋威风祥麟微攻纤毳小祠孝子顺孙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