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給事中的意思、給事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給事中的解釋

(1) [name in ancient] 官名。秦漢為加官,晉以後為正官。明代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并監察六部,糾彈官吏

給事中戴鳳翔。—— 清· *********《明史》

(2) 又

給事中鐘宇淳。

詳細解釋

官名。 秦 漢 為列侯、将軍、谒者等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參議政事,因執事于殿中,故名。 魏 或為加官,或為正官。 晉 代始為正官。 隋 唐 以後為門下省之要職,掌駁正政令之違失。 元 以後廢門下省而設給事中。 明 制分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谏,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違失之權。 清 代隸屬都察院,與禦史同為谏官,故又稱給谏。省稱給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給事中是古代中國的重要官職,其職能和地位隨朝代演變而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起源與職能演變

  1. 秦漢時期

    • 始設于秦朝,最初為“加官”(兼職),無定員,多由大夫、博士、議郎或高級官員兼任。
    • 職責為侍從皇帝左右,提供顧問建議,參與政務讨論,因在殿中執事得名。
  2. 晉至隋唐時期

    • 晉代成為正式官職,脫離加官性質。
    • 隋唐時隸屬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駁正诏書疏漏,成為中央政務核心職務之一。
  3. 宋元時期

    • 元代廢除門下省,但保留給事中職位,職權有所削弱。
  4. 明清時期

    • 明代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分察六部,兼掌規谏皇帝、糾彈官員,甚至可駁回不合理的诏令。
    • 清代隸屬都察院,與禦史并稱“給谏”,側重監察職能。

主要職責

地位與影響

詞源與讀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各朝代具體案例(如唐代“封駁權”或明代六科分工),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專業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給事中》的意思

《給事中》是指古代官職名,也稱為“校獻太仆寺事中”。他是皇帝身邊的官員,負責審查奏章、起草上奏、頒發诏令等職責。給事中是皇帝的親信,對朝廷政務具有重要影響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給事中》的字由“亻”、“冖”、“示”、“丁”、“口”五個部首組成,共計11筆畫。

來源

《給事中》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書》,後被後世的宋代《文獻通考》、明代《四庫全書》等編纂的文集中廣泛引用。

繁體

《給事中》繁體字為「給事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給事中》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多有變體,例如:「給事中」、「給事」、「給中」等,但它們的含義都相同。

例句

1. 他曾任給事中,積極參與國家大事。
2. 這位給事中才具出衆,聲名遠播。

組詞

- 吏部給事中
- 都察院給事中
- 南京刑部給事中

近義詞

- 校獻太仆寺事中
- 文選給事中
- 策問給事中

反義詞

- 輔政大臣
- 卿大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