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本的意思、末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本的解釋

全劇以正末主唱的劇本。如《元曲選》中的《王粲登樓》、《揚州夢》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本是中國古代戲曲術語,指元雜劇中以“正末”為主唱角色的劇本類型。該概念在戲曲文學中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一、角色定位 末本以男性角色“正末”擔任全劇主唱,區别于以女性角色“正旦”為核心的旦本。《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明确指出:“末本戲中,正末貫穿全劇,通過不同場次的套曲推進劇情發展”。

二、結構特征 每部末本包含四折一楔子的固定體制,主唱者需在不同折中扮演不同人物。《元曲選》校注顯示,關漢卿《單刀會》正末先後飾演喬公、司馬徽、關羽三個角色,形成“一人多角”的叙事模式。

三、曆史流變 據《全元戲曲》考證,現存162種元雜劇中有33部末本戲,多集中于曆史題材。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強調:“末本體制的确立,标志着戲曲藝術從說唱文學向代言體轉型的完成”。

四、代表作品 現存完整末本包括《漢宮秋》《趙氏孤兒》等經典劇目。《元曲鑒賞辭典》特别指出,馬緻遠《黃粱夢》通過正末對呂洞賓不同人生階段的演繹,開創了“度脫劇”的範式。

五、學術評價 當代學者在《戲曲藝術十五講》中認為,末本體制的套曲結構“既保持音樂完整性,又實現人物性格的立體塑造”,這種“曲本位”創作原則深刻影響了後世戲曲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末本”是元雜劇中的術語,指全劇由正末(男主角)主唱的劇本形式。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基本定義
    “末本”指元雜劇中以正末為主角且貫穿全劇主唱的劇本形式。正末是元雜劇中的男性主角,負責全劇的核心唱段,例如《元曲選》中的《王粲登樓》《揚州夢》等作品均屬此類。

  2. 角色與結構

    • 正末在劇中通常扮演士人、官員等男性角色,如《王粲登樓》中的王粲。
    • 全劇唱詞由正末一人承擔,其他角色僅有對白,這種“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典型特征。
  3. 與“旦本”的對比
    “旦本”是以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劇本,例如《窦娥冤》。“末本”和“旦本”共同構成元雜劇的兩大表演體系。

  4. 語言與來源解析

    • “末”指代男主角,源自宋金雜劇中的“末泥”角色。
    • “本”即劇本,合稱“末本”。
  5. 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末本”可引申為“最後一次機會”,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仍指元雜劇術語。需注意與成語“本末倒置”無直接關聯(後者是獨立的成語)。

總結來看,“末本”的核心含義集中于元代戲劇形式,是研究古典戲曲的重要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飽呃鼻塌脣青撥镫法餐錢沖騃刺撓道路之言調函地上莖對聯返複廢鐵豐篠賦閑高文典冊共點力關取官項貴種槐雞賤類煎心較塲燋悴結舌禁押記志樂安瀝溜龍服鸾訛蔓延盟載麪醬面弱迷骛摩壘谟訓撚酸拟墨譨譨喬裝情蹤裘褐曲包饒裕三寸弱翰賞會沈酗事色俗徒泰玄未入流危言正色下筆享右象箸玉杯弦樂器小書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