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書的意思、捐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書的解釋

廢書不讀。《莊子·山木》:“ 孔子 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絶學捐書。” 唐 李白 《送梁公昌從信安北征》詩:“入幕推英選,捐書事遠戎。” 宋 王安石 《窺園》詩:“ 董生 隻被《公羊》惑,肯信捐書一語真。” 嚴複 《和荊公<適意>》:“不知適意緣何事?隻信捐書一語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捐書”是由“捐”與“書”構成的動賓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向自願将書籍無償贈予他人或機構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捐”指舍棄財物以作公用,“書”即裝訂成冊的著作,二者結合後構成具有公益屬性的社會行為。該詞在漢語語境中包含三層遞進含義:

一、物質層面的流轉:指個人或團體将自有書籍通過公益機構、教育單位等渠道進行物理轉移,如《中國慈善史》記載,清代“義塾捐書”制度就通過書院實現典籍共享。現代社會中,圖書館、鄉村學校常作為主要受贈方,承擔知識載體的二次傳播功能。

二、文化價值的傳遞:教育部《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将捐書列為“知識扶貧”的重要形式,強調其承載着消除信息鴻溝、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使命。如希望工程“圖書角”項目,通過定向捐書使偏遠地區兒童獲得課外讀物。

三、精神内涵的延伸:在《漢語大詞典》釋義體系中,“捐”字蘊含奉獻意味,因此“捐書”常引申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實踐。宋代朱熹創辦白鹿洞書院時倡導“捐書共讀”,便體現了士人階層以典籍傳播推動教化的理念。

當前公益實踐中,該行為已形成标準化流程。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捐贈管理辦法》規定,受贈機構需對書籍進行ISBN核查、品相評估與分類編目,确保捐贈有效性。互聯網平台如“多抓魚”推出的循環書店模式,則通過線上捐書渠道創新延續了傳統捐書活動的時代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捐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分層次解釋:

  1. 古典含義
    指“廢書不讀”,即放棄讀書或停止研習學問。該釋義源自《莊子·山木》中“絶學捐書”的記載,意為孔子停止講學、不再讀書()。後世文人如唐代李白、宋代王安石等均沿用此意,例如王安石在《窺園》中寫道“肯信捐書一語真”,表達對脫離書本束縛的思考()。

  2. 現代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捐書”常指捐贈書籍的行為,例如公益活動中向學校或貧困地區捐獻圖書()。但此用法更多依賴具體語境,需結合“捐”的“舍棄、獻助”本義(如解釋的“捐資”“捐獻”)來理解。

  3. 文化關聯
    古義中的“捐書”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對過度依賴書本知識的批判,與“絕學無憂”的哲學觀相呼應()。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莊子·山木》或宋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愛養白醪半男女頒學并名城旦書出出律律村謡大耳兒丹麥人彈丸黑子倒鳳颠鸾大緻東風馬耳東司短衫堆疊風壇冠栉行衞汗液鹘城猿洞胡說白道加額交口稱譽桀畤急急風激咽秬酒開宗明義殼質瀾漫累足成步樂群樂洋洋龍劒龍門鸾幰弄兵滂沱陪哭前家後繼棄常伽藍神怯言青筇杖燒杯省事三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始祖鳥碩慮松土貪花通馗土造外賣枉訪無壘先壟瑕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