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管理機械工業的官署。 鄭觀應 《盛世危言·遊曆》附錄《李提摩太親王宜遊曆各國說》:“數十年來,華洋交涉,開前代未有之局,亦既洞悉其治國養民之法。故專設總署、設海軍、設機器局以及各學堂。”
機器局是清末洋務運動時期設立的地方性官辦軍工機構,主要負責制造槍炮、彈藥及維修軍械設備。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局”的釋義,“局”指官方設立的辦事機構,因此“機器局”可直譯為“專司機械制造的官署”。
從曆史文獻來看,機器局的設立始于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内軍械所,标志着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開端。其核心職能包含三方面:一是引進西方機械技術,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65年購置英國蒸汽機床;二是培養本土技術人才,福州船政局附設船政學堂即典型案例;三是承擔區域國防裝備供給,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槍炮廠曾為甲午戰争提供武器。
這類機構多采用“總局-分局”體系,例如天津機器局下設火藥、鑄造、修械等分廠。運作經費主要來自海關關稅和地方財政,據《清史稿》記載,1890年各省機器局年均支出約白銀80萬兩。隨着1901年《辛丑條約》限制中國軍備發展,多數機器局轉型為民用企業,漢陽鐵廠即由湖北槍炮廠改組而來。
“機器局”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指清代管理機械工業的官方機構,主要負責軍工、造船等機械制造事務。
提到其為成語,意為“事物趨勢無法挽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
若涉及曆史或文獻,應采納“清代機械管理機構”的解釋;若語境指向抽象比喻,需進一步考證出處。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及晚清史料。
變意賓筵跛鼈千裡差價大蟲大開眼界佃契多話發猛防寒髴髻肥家宮司慣經豪素橫躺豎卧簡疏膠粘澆洗藉令極樂世界警容燼體譏切決潰可駭軖車苦苦孜孜罍尊連步斂揪留幕六陽會首陋敝梅錢扪診旁聽袍甲憑轼切中要害齊諧如故桑間之約煽權燒葬盛道試黜適統朔風四存松樹擡扛天老天中之嶽頭廳相無堪烏麥夏臘消澤遐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