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駭的意思、可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駭的解釋

令人驚訝;令人震驚。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李太白得仙》:“道士於碧霧中跨赤虬而去, 太白 聳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東去,此亦可駭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由于戰争破壞,人口遭受可駭的損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可駭”是一個漢語複合形容詞,由程度副詞“可”與動詞“駭”組合而成,表示事物引發的驚恐感達到令人震撼的程度。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書面雅語,其語義特征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1. 語義核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界定“駭”為“驚吓、震驚”之義,前置副詞“可”強化程度,構成“值得震驚”的判定式表述。該詞多用于描述超乎常規認知的異常現象,如“可駭的災變”“面目可駭”(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 曆時語義演化

    據《漢語大詞典》溯源,先秦文獻中“駭”已具備“馬受驚”的本義,漢代引申為人類心理層面的震撼體驗。唐宋時期“可駭”完成詞彙化,明清小說中高頻出現于志怪叙事,如蒲松齡《聊齋志異·屍變》載“客窺之,狀極可駭”(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中,“可駭”多作定語或謂語,常與“景象”“傳聞”“力量”等抽象名詞搭配,具有主觀評價色彩。其語義強度高于“可怕”,近于“駭人聽聞”,如魯迅《野草·墓碑文》中“可駭的碎影”描寫精神層面的深度沖擊(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注釋版)。

  4. 同義詞系譜

    在近義詞群中,“可怖”側重外在形态的恐怖感,“可懼”強調威脅性,“可駭”則突出認知系統的颠覆性震撼,如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指出三者存在“表象恐懼—實質恐懼—超驗恐懼”的語義梯度(來源:商務印書館語言學書系)。

網絡擴展解釋

“可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基本含義

指令人非常害怕或震驚的事物,強調某種情境或現象帶來的強烈恐懼感或震撼性。

詳細解釋

  1. 情感強度
    不同于一般程度的“可怕”,“可駭”帶有更強烈的驚懼色彩,常用于描述超乎尋常、令人難以接受的場景。例如《中國通史》中提及“人口遭受可駭的損失”,凸顯了戰争破壞的嚴重性。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唐代柳宗元《龍城錄·李太白得仙》中寫道:“此亦可駭也”,形容道士與李白共乘赤虬而去的奇幻場景,體現其用于超自然或離奇事件的語境。

  3. 現代用法
    可用于日常表達極端震驚或恐怖的事件,如“神通可駭可怖”“駐兵條款尤為可駭”等,常見于書面語或強調語氣的叙述中。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建議

在寫作或口語中,若需突出事件的震撼性、反常性,可選用“可駭”。例如描述災難後果、離奇現象時,比“可怕”更具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闇很寶護保捷跋識才慧材資車辂抽噎愁雲慘淡毳簾村酒野蔬錯镂打赤腳低物東砍西斫鬥蓋分身術負號腹心蠹謌頌公私兩利管闚鬼族姑嘬呵導荒服劃子活校交杯盞謹幹急務戟指舉樂居宅嫠居麟德殿流敝馬杌孟津墨封目标程式滂澍起肩輕捷青令碕嵚去日苦多入谷士則失政樹塞門私有制度私憎擡策堂上秃管吐棄丸轉文款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