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極樂世界的意思、極樂世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極樂世界的解釋

(1) [Pure Land]∶佛教指阿彌陀佛居住的國土,認為那裡可以獲得光明、清淨、快樂,擺脫人間煩惱的西方樂土

(2) [world of perfect bliss]∶泛指理想、如意的境界

詳細解釋

佛經中指阿彌陀佛所居住的國土,俗稱西天。*********認為居住在這裡,就可獲得一切歡樂,擺脫人間一切苦惱。《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唐 白居易 《畫西方幀記》:“極樂世界清浄土,無諸惡道及罪苦。” 元 李翀 《日聞錄》:“佛書言十萬億國之西有極樂世界,猶道之言海上有三神山也。”亦泛指幸福美好的境界。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維時拂枕高卧,萬念俱無,但覺夢境迷離,神魂駘宕,真極樂世界也。”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現在腳踏着的這塊土将是學生們的--豈僅學生們的,也是教師、校役的--勞動,研究,遊息,享樂的地方,換一句說,簡直是極樂世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極樂世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佛教術語的本義

    指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清淨佛國淨土,又稱“西方淨土”“安養國”。據佛教經典記載,此世界無任何痛苦煩惱,衆生享受無限快樂與法喜,是修行者往生的理想歸宿。《佛說阿彌陀經》描述其“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此義項為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首要釋義 。

  2. 梵語意譯的詞源

    “極樂世界”是梵語“Sukhāvatī”的意譯。“Sukha”意為“樂”,“āvatī”意為“有”,合指“具有安樂之處”。漢傳佛教翻譯家(如鸠摩羅什)選用“極樂”凸顯其無上妙樂的特性,“世界”則對應其作為獨立法界的空間概念 。

  3. 引申的世俗化含義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常引申指代無憂無慮、完美幸福的理想境界或生活環境。例如形容物質豐裕、精神愉悅的狀态(如“這裡宛如極樂世界”),或諷刺脫離現實的空想(如“幻想不勞而獲的極樂世界”)。此用法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 。

  4. 文化意象的象征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極樂世界”凝聚了人們對生死解脫、終極幸福的追求。其意象廣泛見于文學(如《紅樓夢》提及“西方極樂”)、藝術(如敦煌壁畫“西方淨土變”)及民俗信仰中,成為超越宗教的普世精神寄托 。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3.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敦煌研究院學術研究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極樂世界是佛教核心概念之一,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定義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佛教經典中描述為無痛苦、煩惱和生死輪回的理想境界,衆生在此享受光明、清淨與永恒快樂。梵語音譯作“蘇诃縛帝”“須摩提”,又稱西方淨土、安樂國等。

二、經典起源與特征

  1. 經典依據:出自《阿彌陀經》,記載“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2. 地理描述:位于現世西方,需穿越十萬億佛土抵達。
  3. 核心特征:
    • 無苦難,唯享諸樂;
    • 衆生具三十二相、五眼六神通;
    • 環境微妙,可聞法開悟。

三、文化延伸與象征

四、修行關聯

佛教徒通過念佛、修持往生法門,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以求最終解脫輪回。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佛教經典釋義(如、4、6)及文化語境分析(如、9),欲了解完整内容可查閱《阿彌陀經》原文或權威佛學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稗飯抱蜀八字軍必徹徹弊風餔糟參讨測悟差戾稱諱承廕籌借蹲蹲丹菊纛遫鼎镬刀鋸浢津反感芳尊燔尞返棹犯政黼帏撫臆浩滂黃石公绛房浃洽家祀解帖進善九雒俊材空外兩性花遼東華表龍戰虎争論政綠衣黃裡媒婆媒人米錦南市撇閃青巘蚙窮窮巷全備澀重食浮市門翁手生數叨食母太昭嘽敦唾吐彎蛾汪波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