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譏切的意思、譏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譏切的解釋

勸谏。《漢書·梅福傳》:“ 福 孤遠,又譏切 王氏 ,故終不見納。”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之三:“ 紹聖 、 元符 間,拓地進築而斂不及民, 熙豐 舊人矜伐其美。然 陳瓘 譏切 曾布 ,以為轉天下之積耗之西邊,邦本自此撥矣。”《清史稿·成哲親王永瑆傳》:“編修 洪亮吉 上書 永瑆 ,譏切朝政, 永瑆 上聞,上治 亮吉 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譏切"的漢語詞典釋義

譏切(jī qiè)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譏”和“切”兩個語素構成:

  1. 譏:本義為指責、非議,引申為諷刺、規勸。
  2. 切:意為深切、懇切,強調言辭的直接與深刻。

    合而為詞,譏切指以尖銳、深刻的言辭批評或規勸,側重表達批評時的直率與切中要害,常見于對時政、社會現象的谏言。


語義解析與用法

  1. 核心含義:

    • 尖銳批評:通過直白的語言揭露問題,如“譏切時政”(批評時弊)。
    • 深刻規勸:含勸誡意圖,旨在促使對方醒悟或改正。
  2. 語義特征:

    • 對象:多針對權威、社會現象或重大過失。
    • 程度:較“諷刺”更嚴肅,較“抨擊”更重理性分析。
    • 風格:兼具鋒芒與懇切,如《漢書》載賈誼“譏切文帝”以谏改革。
  3. 古今差異:

    • 古代屬中性詞,今多用于書面語,語境偏嚴肅(如曆史、學術文本)。

權威典籍例證

  1. 《漢書·賈誼傳》:

    “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言多激切,而譏切諸侯王尤甚。”

    (賈誼屢次上書議政,言辭激切,尤其尖銳批評諸侯王的弊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

  2. 《後漢書·李雲傳》:

    “雲素剛,憂國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書,譏切左右。”

    (李雲性情剛直,擔憂國事危殆,直言上書批評皇帝近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語義關聯詞對比

詞語 程度 情感色彩 側重
譏切 中性 直率深刻
諷刺 貶義 含蓄譏嘲
規勸 褒義 委婉勸導
抨擊 極重 貶義 激烈譴責

例證延伸

《明史·海瑞傳》:

“瑞上疏譏切世宗,帝震怒,命速下诏獄。”

(海瑞上書直言批評明世宗,皇帝大怒,下令将其逮捕入獄。)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譏切”是古漢語中表達深刻直谏的複合詞,融合批判性與勸誡性,多見于曆史文獻對時政的谏言,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莊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

“譏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言辭尖銳的諷刺
    由“譏”(嘲笑、諷刺)和“切”(尖銳、深入)組成,形容語言直擊要害,帶有刺痛感的批評。例如範仲淹曾“上書譏切時弊”,直接揭露朝廷問題。

  2. 勸谏與揭露本質
    在曆史文獻中多指通過尖銳言辭進行勸谏,如《漢書》記載梅福因“譏切王氏”而未被采納建議,體現對權貴的批判。


二、應用與語境

若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書·梅福傳》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邊効蔔稽財團長蛇陣償息大葬東床之選奪得奉喜腐蠸孤獨過辭過市還敬豪句蚝蛎河台歡呼慧泉架捏見缗晶熒技窮羁囚僦功涓埃舉錯褲兜來婆老話了若指掌領狀溜門龍标奪歸木家什鋪路前房錢糧檔子親體窮薄全用取樣镕琢撒氣沈犗深切涉趣射虱事人十四弦碩大書題貪狼特賜蹄筌抟飛吐飯成蜂宛暢巫風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