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牙符的意思、金字牙符的詳細解釋
金字牙符的解釋
宋 代給有戰功将帥的書有金字的牙質符信。《宋史·高宗紀》:“﹝ 紹興 五年十一月﹞庚午朔,初置節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給将帥立戰功者。”
詞語分解
- 金字的解釋 .以金粉書就之文字。指銘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文選·陸倕<新漏刻銘>》:“寧可使多謝 曾水 ,有陋 昆吾 ,金字不傳,銀書未勒者哉!” 張銑 注:“金字銀書,謂碑銘之書也。”.指皇帝寫的文字。 唐
- 牙符的解釋 獎給有功将領的符信。《宋史·高宗紀五》:“十一月庚午朔,初置節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給将帥立戰功者。”《續資治通鑒·宋度宗鹹淳八年》:“﹝ 李庭芝 ﹞請以 整 為 盧龍軍 節度使,封 燕郡王
專業解析
金字牙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信物憑證,特指宋、金、元等時期由朝廷頒發、刻有金字并作虎牙狀的符節,主要用于軍事調兵、官員任命或傳達重大命令,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防僞性。
一、核心釋義與功能
金字牙符由“金”“字”“牙”“符”四字構成:
- 金:指符節上的文字或紋飾以黃金鑲嵌或镌刻,彰顯尊貴,同時具有防篡改作用。
- 字:符面刻有官方文字(如官職、編號、指令),是身份或權力的文字憑證。
- 牙:指符節形狀如獸牙(多為虎牙形),一符剖分兩半,需兩半契合方可生效,體現“合符驗信”的制度。
- 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将的信物,見符如見君命。
其核心功能為軍事調兵(如元代“虎符”)、官員身份認證(如金代“信牌”)及重大政令通行憑證,代表皇權直接授權。
二、形制與工藝特征
- 材質:多為金屬(銅、鐵)鑄造,高級别者鎏金或嵌金絲。
- 文字:以篆書或官方楷體陰刻“某某衛發兵符”等字樣,并鑄有編號,部分配有配套文書(“符驗”)。
- 牙形結構:中脊隆起作鋸齒狀,分左右兩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授予将領或官員,需嚴絲合縫對接方有效。
三、曆史演變與制度背景
- 起源:承襲先秦虎符制,唐代發展為“魚符”“龜符”,宋金元時期複用牙符并強化金字标識。
- 金代應用:設“遞牌”“信牌”制度,金字牙符為高級官員憑證,見《金史·百官志》載:“遞牌,……其制,以金字為號”。
- 元代定制:成為軍事調兵核心信物,《元史·兵志》明确虎符分級:“萬戶佩金虎符,千戶金符,百戶銀符”。
四、權威典籍佐證
- 《元史·兵志一》
其官制,……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元史》)
- 《金史·百官志三》
遞牌,……其制,以金字為號。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
- 《宋會要輯稿·輿服》
載宋代符節制度:“銅兵符……左右各五,黃金镌字”。
(來源: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五、文化意義
金字牙符是中央集權下“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治理思想的體現,其嚴密的合符機制與金字工藝,既保障了政權安全,也成為古代符節制度的典型代表。其形制對後世官印、腰牌設計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金字牙符”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含義,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作為成語(文學藝術領域)
基本含義:形容文章、字畫等極為精美,字迹工整工麗。
詳細解釋:
- “金字”:比喻字迹如黃金般光彩奪目,強調視覺上的華美;
- “牙符”:指古代用動物牙齒制成的書寫工具,象征傳統書法藝術的高雅技藝。
例句:
“他的書法堪稱金字牙符,每一筆都力透紙背,形神兼備。”
二、作為曆史名詞(宋代軍事制度)
定義:宋代授予有戰功将帥的牙質符信,刻有金字,作為身份和功績的憑證。
背景:
- 頒發機構:由都督府統一管理;
- 用途:記錄将領戰功,類似現代勳章制度(《宋史·高宗紀》明确記載其設置時間及規則)。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在文學中形容藝術精湛,在曆史中特指軍事符信。若涉及古籍或宋史研究,需注意其制度背景;若用于評價作品,則側重美學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兵飽食煖衣奔崩迸烈婢魚巢門宸嚴床箦畜長翠妫赕錢東觀之殃黩祀獨醉跗萼載韡副歌谷筆國際私法花間集黃茄穢德垢行毀眦互讓嘉糧郊外浄發禁忌證軍徽考刺窺逼樂事勸功陵忽軨軒麗文亂動馬圉猛可裡米色輕勇去程攘卻若喪考妣三六九比勢折罰生别離食不暇飽石畬食坐衰緒霜蟾漱潤私道素口罵人停留亡憀微服烏闌務穑賢仲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