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牙符的意思、金字牙符的详细解释
金字牙符的解释
宋 代给有战功将帅的书有金字的牙质符信。《宋史·高宗纪》:“﹝ 绍兴 五年十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给将帅立战功者。”
词语分解
- 金字的解释 .以金粉书就之文字。指铭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文选·陆倕<新漏刻铭>》:“寧可使多谢 曾水 ,有陋 昆吾 ,金字不传,银书未勒者哉!” 张铣 注:“金字银书,谓碑铭之书也。”.指皇帝写的文字。 唐
- 牙符的解释 奖给有功将领的符信。《宋史·高宗纪五》:“十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给将帅立战功者。”《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李庭芝 ﹞请以 整 为 卢龙军 节度使,封 燕郡王
专业解析
金字牙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信物凭证,特指宋、金、元等时期由朝廷颁发、刻有金字并作虎牙状的符节,主要用于军事调兵、官员任命或传达重大命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防伪性。
一、核心释义与功能
金字牙符由“金”“字”“牙”“符”四字构成:
- 金:指符节上的文字或纹饰以黄金镶嵌或镌刻,彰显尊贵,同时具有防篡改作用。
- 字:符面刻有官方文字(如官职、编号、指令),是身份或权力的文字凭证。
- 牙:指符节形状如兽牙(多为虎牙形),一符剖分两半,需两半契合方可生效,体现“合符验信”的制度。
- 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信物,见符如见君命。
其核心功能为军事调兵(如元代“虎符”)、官员身份认证(如金代“信牌”)及重大政令通行凭证,代表皇权直接授权。
二、形制与工艺特征
- 材质:多为金属(铜、铁)铸造,高级别者鎏金或嵌金丝。
- 文字:以篆书或官方楷体阴刻“某某卫发兵符”等字样,并铸有编号,部分配有配套文书(“符验”)。
- 牙形结构:中脊隆起作锯齿状,分左右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授予将领或官员,需严丝合缝对接方有效。
三、历史演变与制度背景
- 起源:承袭先秦虎符制,唐代发展为“鱼符”“龟符”,宋金元时期复用牙符并强化金字标识。
- 金代应用:设“递牌”“信牌”制度,金字牙符为高级官员凭证,见《金史·百官志》载:“递牌,……其制,以金字为号”。
- 元代定制:成为军事调兵核心信物,《元史·兵志》明确虎符分级:“万户佩金虎符,千户金符,百户银符”。
四、权威典籍佐证
- 《元史·兵志一》
其官制,……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
- 《金史·百官志三》
递牌,……其制,以金字为号。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
- 《宋会要辑稿·舆服》
载宋代符节制度:“铜兵符……左右各五,黄金镌字”。
(来源:国家图书馆藏影印本)
五、文化意义
金字牙符是中央集权下“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治理思想的体现,其严密的合符机制与金字工艺,既保障了政权安全,也成为古代符节制度的典型代表。其形制对后世官印、腰牌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金字牙符”有两种不同语境下的含义,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作为成语(文学艺术领域)
基本含义:形容文章、字画等极为精美,字迹工整工丽。
详细解释:
- “金字”:比喻字迹如黄金般光彩夺目,强调视觉上的华美;
- “牙符”:指古代用动物牙齿制成的书写工具,象征传统书法艺术的高雅技艺。
例句:
“他的书法堪称金字牙符,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形神兼备。”
二、作为历史名词(宋代军事制度)
定义:宋代授予有战功将帅的牙质符信,刻有金字,作为身份和功绩的凭证。
背景:
- 颁发机构:由都督府统一管理;
- 用途:记录将领战功,类似现代勋章制度(《宋史·高宗纪》明确记载其设置时间及规则)。
该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学中形容艺术精湛,在历史中特指军事符信。若涉及古籍或宋史研究,需注意其制度背景;若用于评价作品,则侧重美学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捱苦八关百家姓别路兵略采煤惨惨策励常度産褥期愁闷楚雅大仙电解质电气车递嬗独秀风威傅姆宫籍挂不住怪叹归了包堆含殓黄缯回潮浑沌氏减息积极分子精益求精倦听快照老去涖职民人民悬谬算摹字南籥清整清正廉洁穷宠遒健齐州曲盖深猷远计式子撕毁肆享死有余僇傱傱挞市听唤土木工程宛宛晩香握兰无穷尽兀秃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