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圉的意思、馬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圉的解釋

亦作“ 馬圄 ”。1.養馬的人。《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 行遊,馬失,食農夫之稼,野人怒取馬而繫之。 子貢 往説之,卑辭而不能得也……乃使馬圉往説之。” 高誘 注:“圉,養馬者。” 漢 王充 《論衡·逢遇》:“馬圄之説無方,而野人説之; 子貢 之説有義,野人不聽。”《水浒傳》第九八回:“卻有本部内一箇軍卒,他原是 田虎 手下的馬圉。”

(2).即馬廄。《楚辭·劉向<九歎·思古>》:“ 烏獲 戚而驂乘兮, 燕公 操於馬圉。” 王逸 注:“養馬曰圉。言與多力 烏獲 同車驂乘,令仁賢 邵公 執役養馬,失其宜也。”《禅真逸史》第二三回:“寨左右二邊,一帶長廊、廠屋、馬圉、倉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義和古代文獻用法兩方面解析:

  1. 字義分解:

    • 馬:指代牲畜“馬”。
    • 圉(yǔ):本義為“養馬”,引申為“養馬的人”或“養馬的場所”(如馬廄)。在《說文解字》中,“圉”被釋為“囹圄,所以拘罪人”,但此義與“馬”無關;其“養馬”義更可能源于古代官職或畜牧職能的關聯。
  2. 文獻中的用法:

    • 指養馬的人:古代官職中設有“圉人”“圉師”等職位,專司養馬事務。如《左傳·昭公七年》提到“馬有圉”,即馬由圉人管理。
    • 指養馬的場所:在《周禮》等文獻中,“圉”可指馬廄或牧場,如“馬圉”即養馬之地。

“馬圉”通常指代養馬的仆役(馬夫)或養馬的場所(馬廄),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現代漢語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圉的意思

《馬圉》是一個漢字,它指的是一種古代的樂器。馬圉屬于打擊樂器,形狀像是一個銅制的馬頭,用來敲擊産生音樂。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圉的部首是馬,它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馬圉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說文解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字書,它對漢字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分類。

繁體

馬圉的繁體字為馬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馬圉的寫法有所不同。在篆書中,馬圉的字形為馬字下面加上一個圓形的頭。

例句

1. 演奏者鼓起勇氣,用力敲擊馬圉。

2. 馬圉的聲音悠揚而又有力量。

3. 這把馬圉是由青銅制成的。

組詞

馬圉沒有常見的相關詞語或短語。

近義詞

近義詞:馬頭鼓。

反義詞

反義詞:其他樂器,如二胡、琵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