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漢書·匈奴傳下》:“又轉邊穀米糒,前後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
“給贍”是由“給”和“贍”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供給財物或物資,主要用于描述物質上的支持或援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給贍”指通過物資供給滿足需求,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官方或組織對特定群體的支持。例如《漢書·匈奴傳下》記載:“又轉邊谷米糒,前後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即通過轉運糧食解決匈奴的飲食問題。
擴展用法
該詞不僅限于家庭贍養,還可用于更廣泛的援助場景,如赈災、軍事補給等。例如清代黃鈞宰《金壺浪墨》提到“贍窮困”,即通過財物周濟貧困人群。
出處 | 例句/用法 | 釋義 |
---|---|---|
《漢書·匈奴傳下》 | “給贍其食” | 供給食物 |
《晉書·羊祜傳》 | “贍給九族” | 供給家族財物 |
《孟子·梁惠王上》 | “救死而不贍” | 財力不足以周全 |
“給贍”強調通過物質資源滿足需求,既可用于家庭倫理(如贍養父母),也可用于社會援助(如赈濟貧困)。其含義與“供給”“周濟”相近,但更具書面化和曆史語境色彩。
給贍是一個多義詞,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提供經濟資助或物質支持,以滿足生活上的需要。
2. 讓對方能夠得到幫助或庇護,以保障其安全和幸福。
3. 給予關注、照顧或贊助,以支持對方的事業、學術、藝術等方面的發展。
給贍的部首是“纟”,即糾字旁,表示與線、繩有關。給贍的總筆畫數為20畫。
給贍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在古代的語言中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給贍的寫法為「給贍」。
古代漢字的演變中,給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據目前的了解,我們無法得知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1. 父母辛苦工作,給贍了我的學費。
2. 社會福利機構給贍了他們失去生活來源的家庭。
3. 這位慈善家給贍了許多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給贍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各種詞語,例如:
1. 經濟贍養
2. 贍養費
3. 贍養老人
近義詞:贍養、供養、資助
反義詞:缺乏、貧困、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