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笄女的意思、笄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笄女的解釋

指成年的女兒。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鄭蔣翁婿》:“又前乎此,則 嘉靖 末, 吳太宰 以笄女繼 董宗伯 之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笄女”是中國古代對特定年齡階段女性的稱謂,其含義需結合“笄”的文化背景來理解:

  1. 基本定義
    “笄”是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女子成年時(一般為15歲)會舉行及笄禮,将頭發盤起插笄,标志進入婚嫁年齡。因此,“笄女”狹義上指15歲成年女子,如《禮記》記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2. 擴展用法

    • 接近成年的少女:部分文獻(如《東周列國志》)提到“将笄之年”指14歲,即臨近行笄禮的年齡。
    • 泛指年輕女性:明代筆記《野獲編》用“笄女”代指家中成年未婚女兒,不嚴格限定年齡。
  3. 注意差異
    不同文獻對“笄女”的年齡界定存在細微差别,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漢代禮制以15歲為及笄标準,而明清文學作品中可能放寬至14-16歲。

  4. 文化意義
    笄禮與冠禮(男子成年禮)對應,是古代女子人生的重要儀式,标志着從“童子”到“成人”的身份轉變,此後可婚配并承擔家庭責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笄女》的意思

《笄女》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代古代女子成年或初嫁時所戴的發髻位置上的一種簪子。它也用來形容處于青春期的少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笄女》的拆分部首是“⺮”和“女”,它的總筆畫數為9個。

來源和繁體

《笄女》一詞來源于古代兒童的禮儀,女兒在13歲時會舉行“笄禮”,以示女孩已經進入青春期。這個詞在正式場合使用比較少見,而在現代漢字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笄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笄女」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女字的下方多有一橫,表示女性的意味。

例句

1. 她是一位溫文爾雅的笄女,深受大家喜愛。

2. 這幅畫中的女子穿着古代的衣服,戴着笄,很有古典的美感。

組詞

1. 笄簪(jī zān):指戴在發髻上的簪子。

2. 笄禮(jī lǐ):古代舉行給女兒戴上笄的儀式。

3. 笄年(jī nián):指女孩子達到13歲的年齡。

近義詞

1. 張扇:舊時指女子出嫁時所戴的喜慶發襟上的簪子。

2. 玉簪:一種以玉石制成的發髻簪子,女子成年時戴的一種裝飾品。

反義詞

《笄女》這個詞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主要指的是女子成年或初嫁時所戴的簪子的意思,而不是一個具有對立關系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