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仔细深入地观察思考。《淮南子·要略》:“览取撟掇,浸想宵类。” 高诱 注:“浸,微视也。”
“浸想”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深入观察与细致思考。具体解释如下:
“浸想”强调观察与思考的双重过程,适用于需要结合细致观察与深度分析的场景。如需更多例证,可查阅《淮南子》原文或相关古籍注释(来源:综合、、)。
《浸想》是一个成语,意指沉浸于思考或者沉思自己的想法。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具有深思熟虑、沉迷思考之意。
《浸想》的第一个字“浸”是由水部和引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字旁,共有8个笔画;第二个字“想”是由心部和相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共有13个笔画。
《浸想》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其中孟子以“浸润运化,不可离也”来比喻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力的持久。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浸想”,成为表示深思熟虑或专心思考的成语。
《浸想》的繁体字为「浸想」,和简体字形相同,只是书写形式采用繁体字风格。
在古代,有多种汉字写法,而《浸想》也有不同的古时候写法。比如,可以写作「浕想」、「沐思」等。这些都是《浸想》的古代变体,词义相同,只是字形有所差异。
1. 他沉浸于浸想中,忘却了时间。
2. 这本书需要认真阅读和浸想,才能真正理解。
3. 不要急于下结论,我们需要给予问题更多的浸想。
1. 沉浸:全神贯注地投入某种活动或思考。
2. 沉思:用心地思考或者反思。
3. 深思:集中精力地思考某个问题或主题。
1. 沉思:专注思考;深入思索。
2. 沉迷:全神贯注地投入某种活动。
3. 沉醉:陶醉于某种事物或感受中。
1. 敷衍:草率应付,不用心思考。
2. 浅思:思考不够深入,不全面。
3. 肤浅: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