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咎徵的意思、咎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咎徵的解釋

過失的報應;災禍應驗。《書·洪範》:“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傳:“某事失,則某咎徵應。”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懼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入自卧内,問以咎徵。” 嚴複 《<原富>按語》:“閲今而考古,格物而緻知,必求真實而後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咎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古籍和權威詞典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咎徵”指過失的報應或災禍的征兆,強調因行為不當引發的自然或社會異象。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咎”本義為過失、罪責;“徵”通“征”,指征兆或應驗。兩字組合後,表示因過失而招緻的災禍預兆。
  2.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尚書·洪範》記載:“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意為君主若行為狂悖,則天降久雨;若逾越本分,則久旱不雨。
    • 唐代李邕在《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中寫道:“入自卧内,問以咎徵。”指通過觀察天象或人事異動推測災禍。

三、演變與延伸

四、相關詞彙

“咎徵”反映了古代對自然與人事關系的哲學思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更多典籍用例可參考《尚書》《後漢紀》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問題!下面是關于《咎徵》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意思

《咎徵》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咎(過失、罪責)徵(迹象、預兆)”。它指的是某種迹象或現象暗示出即将發生的問題或不幸的事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咎徵》含有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彳”,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咎徵》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咎”是由“口”表示“嘴”的意思,而“彳”代表“走”,意味着迹象。而在繁體中,“咎徵”保留了原字的形狀和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咎徵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差異。

例句

1. 他對咎徵非常敏感,總能感知到即将發生的不幸。

2. 這些咎徵是警告我們要注意可能發生的問題。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咎犯、徵候

近義詞:預兆、征兆

反義詞:平安、吉兆

希望這些簡要的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