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帶的意思、金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帶的解釋

金飾的腰帶。古代帝王、後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帶,有革、金、玉、銀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變易。《北周書·李穆傳》:“乃遣使謁 隋文帝 ,并上十三環金帶,蓋天子服也。” 宋 梅堯臣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詩:“腰佩金魚服金帶,榻前拜跪稱聖皇。”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開趙埋銘》:“召對稱旨,賜金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帶”是古代中國服飾文化中的重要配飾,具體含義及擴展信息如下:

詞義解釋

金帶(jīn dài)指用黃金裝飾的腰帶,是古代帝王、後妃及文武百官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質的腰帶(如革、金、玉、銀)代表不同等級,其佩戴制度隨朝代更疊而變化。


核心特點

  1. 等級象征
    金帶多為皇室成員或高階官員佩戴,例如《北史·李賢傳》記載,十三環金帶為天子專用服飾。宋代梅堯臣詩中提到“腰佩金魚服金帶”,也印證了其與官職的關聯。

  2. 材質與形制
    除黃金外,腰帶材質還包括玉、銀等,不同朝代對環數、紋飾有嚴格規定。如隋唐時期,十三環金帶為最高規格。

  3. 賞賜功能
    金帶常被用作帝王對臣子的賞賜,清代葉廷琯《吹網錄》記載官員因“召對稱旨”獲賜金帶,體現其政治意義。


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佩戴制度,可參考《北史》《宋史》等典籍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帶

金帶一詞是指由金質制成的帶子,主要用于裝飾或束縛物品。金帶常常被用于各種場合,如婚禮、慶典、舞台表演等,以增加華麗感和尊貴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帶的拆分部首是金,由三筆構成(左豎鈎,中橫,右下撇),帶的拆分部首是巾,由三筆構成(左豎,右豎,下橫)。

來源

金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金作為一種寶貴的金屬,常被用于制作各種珍貴的物品,而帶作為一種裝飾品或束縛工具,也有着悠久的曆史。因此,将金和帶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金帶這個詞。

繁體

繁體字的金帶為「金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金帶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文字的演變和記載的不完整性,我們無法确定古代漢字中金帶的确切寫法。

例句

1. 新娘腰間系着一條金帶,顯得格外高貴。

2. 舞台上五彩斑斓的金帶閃耀着光芒,吸引了觀衆的目光。

3. 來賓們都佩戴着華麗的金帶,彰顯了他們的身份。

組詞

金項鍊、金戒指、金耳環、金手镯

近義詞

金帶的近義詞包括金箍、金腰帶、金鍊子。

反義詞

金帶的反義詞是繩帶,繩帶一詞常指由繩子制成的束縛或攜帶物品的帶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