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忤的意思、抵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忤的解釋

亦作“ 抵午 ”。抵牾。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至於採摭經傳,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畧,或有抵忤。”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至 隋 開皇 中,秘書監 牛弘 追撰《周紀》十有八篇,略叙紀綱,仍皆抵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三》:“言美術之目的者,為説至繁,而要以與人享樂為臬極,惟于利用有無,有所抵午。”一本作“牴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抵忤”是漢語中較為少用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兩種行為或狀态的對立沖突。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抵”本義為抗拒、觸犯,“忤”意為違背、不順從,二者組合後構成同義複合結構,表示“抵觸違逆”的雙重含義。例如《後漢書·劉瑜傳》中“臣悾悾推情,言不足采,懼以觸忤,征營懾悸”即用此詞描述言語冒犯的語境。

該詞在語義上具有以下特征:

  1. 行為對立性:多用于描述人與規則、命令或他人意志的直接對抗,如《宋書·顔延之傳》記載“雖志厚賤隸,有忤其心者,亦以烈酷加之”;
  2. 結果嚴重性:常見于古代奏章、訓誡文本,暗示可能引發負面後果的沖突,如《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臣見罪至,入奉抵忤”;
  3. 現代使用局限:當代多保留在書面語或學術論述中,口語場景已鮮少使用。

權威文獻中,《古代漢語詞典》将其與“抵觸”“違逆”列為同義詞組,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則标注為“書面文言詞語”,建議在正式文本中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抵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矛盾與沖突
    指事物或觀點之間的對立、不協調。例如,漢荀悅《漢紀》中提到“或有抵忤”,即指内容存在矛盾或疏漏;唐代劉知幾《史通》中亦用此詞描述曆史記載的沖突。

  2. 違背與違抗
    常用于描述不遵守規則、不順從的行為。如《左傳》中記載的違背常理之事,或現代語境中形容不服從領導指令、違反道德規範等。

使用場景

近義詞

補充說明

“抵忤”在古籍中偶作“抵午”,屬異體寫法。需注意其與現代詞彙的語境差異,避免誤用。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紀》《史通》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黮灘蚌孕雙珠邊腹标枺捕鼠剗草除根谶步吃豆腐瘡腫除皮摧堅大聘蹬技調均地表帝閣定谟煩人改辟诰辭過越海烽海螺豪侈和怿花癡缣缃翦爪階墄金齑狷狷決語厘卡利州帖螺眉内意拟斥旁收博采盤旋遷落鉛砌請關青史流芳親炙蹊遂曲子熱膨脹汝曹失序守學霜葩霜佩説骖頹溏宛藏位次相柳顯美謝塵緣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