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鳥的意思、祭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鳥的解釋

(1).鷹殺鳥而陳之若祭。《逸周書·時訓》:“處暑之日,鷹乃祭鳥。” 朱右曾 校釋:“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 鄭玄 注:“鷹祭鳥者,将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後不必盡食。” 孔穎達 疏:“謂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與人之祭食相似。猶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雲示有先也。”

(2).喻指圍敵不殲。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況復 高廟 上書,小車而對 漢王 ; 聊城 祭鳥,長兵而驅 燕 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

一、本義:鷹捕鳥陳列如祭祀

  1. 自然現象描述
    指鷹在捕殺鳥類後,将獵物陳列而不立即食用,類似人類祭祀的儀式。這一現象最早見于《逸周書·時訓》和《禮記·月令》,如“處暑之日,鷹乃祭鳥”,鄭玄注:“将食之示有先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猶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

  2. 物候意義
    在傳統曆法中,“鷹乃祭鳥”是處暑三候之一,反映季節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二、引申義:軍事策略比喻

指圍困敵人卻不全殲的戰術,典出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中“聊城祭鳥”的表述,通過類比鷹的捕獵行為,暗喻戰争中留有餘地的戰略。

三、文學與文化關聯

唐代詩人元稹、宋代王柏等均在詩詞中化用此詞,如“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既呼應物候,又隱含對時局的隱喻。

提示:若需查閱完整文獻原文或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逸周書》《禮記》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鳥

祭鳥(jì niǎ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祭”和“鳥”兩個字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祭”字的部首是“礻”,共10畫;
- “鳥”字的部首是“鳥”,共10畫。

來源:
- “祭”字源于古代神廟中的一種祀神祭祀的儀式。在古代,人們通過祭祀禮儀來祈求神靈的保佑和福祉。
- “鳥”字則代表了鳥類動物。

繁體:
在繁體字中,祭鳥的寫法為「祭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古代中文字形演變過程中,與現代漢字相比,祭鳥的字形變化并不明顯。主要是書法風格和筆畫的粗細有所不同。

例句:
1. 今天我們要舉行祭鳥儀式,以祈求雨水的豐收。
2. 他參加了祭鳥活動,給鳥類動物獻上食物。

組詞:祭禮、祭祀、鳥類、鳥巢、鳥兒。

近義詞:祭祀、祭拜、祭奠。

反義詞:觀鳥、保護鳥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