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棗的意思、紅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棗的解釋

[Chinese date;jujube] 棗樹成熟的果實

詳細解釋

鮮棗的幹制品。大緻分為大棗和小棗兩類。皮色紅豔,肉甜質糯,為我國傳統的調理與滋補品。 前蜀 貫休 《士馬後見赤松舒道士》詩:“堰茗蒸紅棗,看花似好時。” 賀敬之 《棗兒紅》詩:“大隊的八路軍開步走,大把的紅棗塞進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棗是漢語中常用的植物名詞,指鼠李科棗屬植物(學名:Ziziphus jujuba)的成熟果實,具有明确的植物學特征和文化内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紅棗是“棗樹的果實,成熟後呈暗紅色,卵形或長圓形,味甜,可食用或藥用”。

從植物學角度,紅棗的形态特征包含三方面:1)果實表皮光滑,成熟時由青轉紅,果肉淡黃色;2)核果呈紡錘形,兩端稍尖,内含一枚扁卵形果核;3)果肉含糖量高達60%-85%,并含蛋白質、有機酸等成分。這與《中國植物志》對棗屬植物的描述完全吻合。

在傳統文化中,紅棗被賦予多重象征意義。《漢語大詞典》指出,紅棗因“棗”與“早”諧音,常作為婚俗用品象征“早生貴子”,春節祭祀時寓意“紅紅火火”。藥典文獻《本草綱目》記載紅棗“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現代研究證實其富含環磷酸腺苷等活性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理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藥典》(2020年版)明确将紅棗列入藥食同源目錄,建議每日食用量不超過50克。食用方法包括煮粥、泡茶、制作糕點等,其中隔水蒸制能更好保留營養成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20.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48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九冊)[M].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2.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紅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學名:Ziziphus jujuba Mill.)的成熟果實,又稱大棗、幹棗,是中國傳統“五果”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植物學特征
    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被稱為“鐵杆莊稼”。其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成熟後外皮呈紅色,果肉甜糯。花期5-7月,果期8-9月。

  2. 分類與加工
    紅棗分為鮮棗和幹棗兩類,幹棗是鮮棗經晾曬或烘烤制成的傳統滋補品。根據品種差異,又有大棗和小棗之分,例如河北滄州的金絲小棗和新疆若羌的灰棗。

  3. 營養價值與藥用功效
    紅棗富含維生素C(被譽為“維生素王”)、蛋白質、維生素P及鈣、磷等礦物質。中醫認為其性甘溫,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適用于脾虛食少、氣血不足等症狀。現代研究還表明其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和抗菌作用。

  4. 文化意義
    紅棗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與婚慶,常用于傳統節慶和食療。成語“紅棗”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事物的核心部分(如“抓住問題的紅棗”),但這一用法較罕見。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特性或藥理學研究,可參考來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墨北陲布路嘲唅茶粥赤悃鉏刬鉏麛楚學得人心東坡巾範銅風飇風行電掣氛霾凫茨桴棟古典經濟學郭泰碑銘好辨呵責黃頭室韋見義勇爲矯饬酒簏九思聚傘花序昆華哰哰唔唔連欐蓮蓬頭列從陵道落網木強牧養般逸陪台潛身酋長铨臣觑探紉佩三耦贍學慎容鼠膠痠疼蘇菜損阙貪頑痛陳統建統治階級吐口危季翁博橡皮艇小麯膝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