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date;jujube] 棗樹成熟的果實
鮮棗的幹制品。大緻分為大棗和小棗兩類。皮色紅豔,肉甜質糯,為我國傳統的調理與滋補品。 前蜀 貫休 《士馬後見赤松舒道士》詩:“堰茗蒸紅棗,看花似好時。” 賀敬之 《棗兒紅》詩:“大隊的八路軍開步走,大把的紅棗塞進手。”
紅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學名:Ziziphus jujuba Mill.)的成熟果實,又稱大棗、幹棗,是中國傳統“五果”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植物學特征
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被稱為“鐵杆莊稼”。其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成熟後外皮呈紅色,果肉甜糯。花期5-7月,果期8-9月。
分類與加工
紅棗分為鮮棗和幹棗兩類,幹棗是鮮棗經晾曬或烘烤制成的傳統滋補品。根據品種差異,又有大棗和小棗之分,例如河北滄州的金絲小棗和新疆若羌的灰棗。
營養價值與藥用功效
紅棗富含維生素C(被譽為“維生素王”)、蛋白質、維生素P及鈣、磷等礦物質。中醫認為其性甘溫,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適用于脾虛食少、氣血不足等症狀。現代研究還表明其具有降血糖、降膽固醇和抗菌作用。
文化意義
紅棗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與婚慶,常用于傳統節慶和食療。成語“紅棗”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事物的核心部分(如“抓住問題的紅棗”),但這一用法較罕見。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特性或藥理學研究,可參考來源資料。
《紅棗》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它通常呈現紅色,是許多人喜愛的食物之一。紅棗被廣泛用于烹饪和制作各種美食,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紅棗》這個詞的部首是“禾”。按照《康熙字典》的分類,它的部首是“禾”,并且包含了四個筆畫。
《紅棗》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漢字形成的演變過程中,它經曆了多次改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所用的形式。
在繁體字中,紅棗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紅棗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資料,目前無法得知古時候紅棗的漢字寫法。
1. 我買了一斤新鮮的紅棗。
2. 她喜歡吃紅棗糕。
紅棗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棗樹
2. 棗子
3. 棗糕
4. 棗汁
5. 棗片
近義詞:棗子、桂圓
反義詞:苦棗、酸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