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表海的意思、表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表海的解釋

(1).臨海;濱海。《子華子·晏子問黨》:“且 齊 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 宋 曾鞏 《明州謝到任表》:“來廷之國,實為出入之途;表海之城,方始經營之緒。”

(2).為東海之表式。 春秋 吳季劄 至 魯 , 魯 為之歌 齊 詩, 季劄 聞樂雲:“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 太公 乎!”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王闿運 《丁文誠诔》:“顧表海之泱泱,胡鲸鯢之跋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表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靠近海邊的地方,常特指古代分封在濱海地區的諸侯國。該詞承載着地理和政治的雙重内涵,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 字面義:指靠近大海的區域或邊境地帶。"表"有"外"、"邊境"之意,"海"即海洋。合起來意指國家的海疆或濱海地區。
    • 引申義/專指義:在古代文獻中,常特指分封在濱海地區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因其地理位置臨海,故以"表海"稱之。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吳國公子季劄觀樂時贊歎齊國的廣闊,稱"表東海者,其大公乎!",這裡的"表東海"即指受封于東海之濱的姜太公(齊國始祖)。
  2. 詞源與結構:

    • "表":本義指外衣,引申為外面、外部、邊境、表率等義。在此詞中取其"外"、"邊境"之意。
    • "海":指海洋。
    • 組合"表海"構成一個偏正結構,意為"濱海之地"、"海疆"。
  3. 權威詞典釋義與出處: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對"表海"的解釋為:"臨海;濱海。亦指濱海之國。" 并引用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的典故:"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以及《文選·潘嶽<西征賦>》的例句:"入鄭都而抵掌,義桓友之忠規。竭股肱于昏主,赴塗炭而不移;世覆祚之遄隆,表東海之泱泱。" 李善注引杜預曰:"表,顯也。謂顯封東海以報太公之功。"(此處釋義更側重于"濱海之國"的引申義)。
    • 《辭源》 (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解釋為"濱海之國",同樣引用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表東海者,其大公乎"的例句。
  4. 古籍用例:

    • 如前所述,《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是最經典的出處:"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這是"表海"(此處為"表東海")指代濱海諸侯國(齊國)的典型例證。
    • 後世文獻中也時有沿用,如潘嶽《西征賦》中的"表東海之泱泱"。

"表海"一詞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是指濱海之地,并特指分封于該區域的諸侯國,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疆域和分封制度的描述。其權威釋義和經典用例主要源自《左傳》等先秦典籍,并被《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所收錄和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表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地理含義:濱海/臨海

指靠近海洋的地理位置,常用于描述齊國等濱海國家的區位特征。例如《子華子·晏子問黨》記載齊國“表海而負嵎”,宋代曾鞏在《明州謝到任表》中稱明州為“表海之城”。

二、文化象征:東海之表式

源自春秋時期吳國季劄訪魯的典故。季劄聽聞《齊詩》後贊歎:“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意為齊國的文化如同東海般宏大,成為東方諸侯的表率。


補充說明:

  1. 該詞多出現于先秦至宋代文獻中,現代已不常用。
  2.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指“表面宏大而實際難測”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

如需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左傳》《子華子》等先秦典籍,或查詢《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餶飿兒芭蕾舞催膘麤事大餅吊哭滴漣漣短線産品紡織品風禾盡起鳳隻鸾孤負劍幹植高翚工業丱日過費黃牛三峽彙歸戶口簿疥癬之疾掎角之勢衿抱九子鈴爵賞舉意咖啡色客容狂號枯木朽株來複老成持重柳八柳課旒綴詈語門流魔障納石年輪女貞辟闾七慌八亂秋課跂行三穴山落室不崇壇士行虱症同論頭頂心托躬外畔晚田瘟神斡旋瞎七瞎八下秧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