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麄事”。粗簡的事務。 漢 劉向 《說苑·奉使》:“精事不通,麤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 宋 葉適 《朝奉大夫緻仕黃公墓志銘》:“夫除世俗麄事易,斷細微精想難。”
“麤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麤”同“粗”,讀作cū,意為粗糙、簡略;“事”指事務、事情。組合後指粗簡的事務,即不精細、非複雜的事務。
語境延伸
該詞常與“精事”對舉,強調事務的簡易性。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說苑》或宋代文集等原始文獻。
麤事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粗糙、粗暴的事情。下面将介紹麤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麤事的拆分部首是“麥”,也就是麥字,它位于字的左邊,表示與麥關聯。麤事總共有13個筆畫組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漢字。
麤事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太平禦覽》這本北宋時期的官修百科全書中。它的繁體字形為麤事。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麤事的字寫法也略有不同。在漢字發展的早期階段,麤事常被寫為麤。後來,字體發展演變,繁體字形麤事逐漸成為主要的書寫形式。
1. 他一向麤事粗暴,不懂得與人相處。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麤事不周,導緻了很多問題。
與麤事有關的組詞如下:
1. 麤言慢語:指說話言辭不禮貌,态度粗暴。
2. 麤犬吠堯:比喻人不懂得敬畏有權威的人或事物,妄自尊大。
與麤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粗糙、粗暴、粗魯、粗野等。
與麤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細膩、溫柔、細緻、圓滑等。
【别人正在浏覽】